即將爆發的皮卡市場,車企面臨的“危”與“機”

近幾年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相繼密集發佈了各類利好皮卡細分市場的政策和標準,皮卡進城全面解禁或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皮卡市場即將爆發了嗎?皮卡行業正在發生哪些重要的趨勢性變化?蘊藏哪些機會與挑戰?各大車企及產業鏈上企業應如何把握這一市場的機遇?要注意哪些問題?本文嘗試對這些重要問題進行梳理和回應,希望對行業有所啟示。

2016年成皮卡市場分水嶺


2016年之前,主管部門把皮卡歸類為貨車管理,報廢年限、市區限行、道路運輸證和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噴字、貼反光警示條等各方面都有嚴格的強制標準,而其他車輛能享受的優惠政策皮卡車輛也是享受不到的,比如法定節假日高速路的免費政策、購買新能源車能享受的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1.6L以下排量能享受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等。真正讓消費者持觀望或放棄的態度的原因,是市區限行和道路運輸證、駕駛員從業資格證管理,畢竟消費者買皮卡車是看中集出行、載物、越野、自駕遊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實用性,而不是放在車庫裡供欣賞、偶爾越野、自駕遊用一次的奢侈品或玩物。

在這樣的環境下,鄭州日產定位高端皮卡車,鎖定部分政府部門(公安、交警、城管、市政)、部分國企和實力企業(電力、電信)等高端用戶群體,因為這些主兒不缺錢,對價錢不敏感,對品牌、舒適度要求極高,鄭州日產基本壟斷高端皮卡市場,高歌猛進,直至公車改革政策實施後。長城皮卡則低調選擇在中低端皮卡市場發力,怎樣製造的皮卡銷售價格最低就怎麼造,在中低端皮卡市場銷量一直遙遙領先,銷量基本為排名後N家車企的銷量總和。還有一兩家皮卡車選擇出口市場,銷量只能算是勉勉強強、馬馬虎虎。其他車企幾乎不重視皮卡車的研發、推廣和銷售。皮卡新車上市也沒有跟轎車新車上市一樣比較隆重的新車發佈儀式;幾大國際車展上也鮮有皮卡車型閃亮登場,甚至連個像樣的展位都沒有;推廣方面,部分車企在越野賽事方面做了些工作,其它方面推廣有顯著效果的屈指可數;終端銷售方面,展示以露天展場為主,貨車怎麼賣的皮卡就怎麼賣,好點的皮卡車能在主機廠其它品牌車型展廳裡佔一兩個不太重要的位置,銷售則是隨緣銷售法,坐等上門的消費者。


2014年,全國工商聯皮卡SUV專業委員會編撰了《關於參考小型客車管理辦法變更皮卡車型目錄的提案》作為全國工商聯團體提案報送全國政協,經全國政協認證研究後,將該提案轉有關部門參閱,供製定相關政策參考。全國工商聯皮卡SUV專業委員為皮卡行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6年2月26日開始,交通運輸部等三部委聯合發佈第一個支持皮卡進城解禁的特急文件《關於放寬皮卡汽車進城限制試點促進皮卡車消費的通知》。自此以後,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相繼密集發佈各類皮卡進城解禁、道路運輸證和駕駛員從業資格證雙證取消、取消皮卡噴字和貼反光警示條的各類政策和標準,由此看來,皮卡進城全面解禁應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各大車企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所有喜歡皮卡車的消費者翹首以待,在皮卡行業即將爆發的時刻,會有哪些商機?

皮卡產業正在發生哪些重要變化?

皮卡產業鏈裡不可或缺的幾類企業有車企(主機廠)、用品配件戶外產品生產企業、流通商、服務商等。皮卡行業可能發生的趨勢性變化有哪些?這幾類企業在這些趨勢變化中需要把控的商業機會又有哪些?

首先,皮卡行業即將發生的趨勢性變化有以下七點:

第一,皮卡政策將逐步完全開放。從2016年第一個試點政策到2019年最新多部委聯合發佈的政策來看,皮卡進城解禁指日可待;皮卡SUV專業委員會將提出更多的提案,促進皮卡行業的迅猛發展,嘗試皮卡車納入乘用車管理體系,解決皮卡報廢年限為15年、10年內必須一年一驗、節假日不能享受高速免費政策等問題。

第二,更多家庭選擇購買皮卡車。皮卡進城和管理等政策一旦解禁,越來越多的家庭會毫不猶豫選擇集乘用、越野、拉貨等功能於一體的皮卡車。皮卡銷量將迅猛提升,會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帶來無限商機。

第三,皮卡車配置將更高科技化。以近期長城車企發佈的“炮”系列皮卡為例,長城炮乘用皮卡上驚現各種中高端轎車甚至豪車都沒有的高科技配置,比如L2級別自動駕駛、半自動泊車、智能前端系統和智能網聯繫統等。

即將爆發的皮卡市場,車企面臨的“危”與“機”

第四,皮卡車型新能源多樣化。基於環保原因,全球所有國家一致推出燃油車停止銷售和生產的時間表,中國也不例外,對車企、消費者、甚至新能源產業鏈相關企業都推出了強有力的新能源扶持和補貼政策,除了混電和純電動車,各車企都耗巨資投入了更多能源車的研發。所以,未來的皮卡市場,將出現各類能源皮卡車。

第五,皮卡車型偏乘用化和多樣化。皮卡進城解禁,加上各車企皮卡高端化,會有更多家庭首選皮卡。如果有進一步的政策開放,例如汽車標準體系中皮卡載客能超過五人,最大設計總質量可以大於3500千克;最大設計外廓尺寸(長×寬×高)可以超過6000×2200×2000mm的話,皮卡市場將湧現各種各樣車身+皮卡的車型,如:滿足三代人乘坐的7-8座三廂皮卡,豪華越野皮卡、商務型皮卡等。

第六,改裝市場和專用車市場爆發。筆者把改裝市場按消費場景分為四類,一是車廠實現的個性定製和銷售時可選配部分配置、方案,為車企的前裝和準前裝改裝;二是消費者買車後自行根據需求選擇改裝店進行改裝,為後裝市場;三是專用車改裝,這類改裝一般是車廠聯合有改裝資質的專用車廠根據各種用車環境改裝成專用車輛進行銷售;四是皮卡改造成房車再進行銷售。

第七,皮卡行業新零售模式的變化。這裡不列舉全國4S店有多少家一直虧損的比例,只能說4S店和集團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當行業和車企競爭白熱化時,無論是整車銷售、汽車金融還是售後維修,所產生的利潤根本無法支撐4S店的運營成本,4S店模式必將被棄之,全國數萬家4S店面臨倒閉或轉型,在這種情況下,皮卡行業新零售模式也必然出現,以滿足皮卡行業產業鏈和消費者的服務需求。

車企在皮卡行業變革中的“危”與“機”

在這些趨勢性的行業變革過程中,皮卡行業產業鏈裡的各類企業,特別是車企都會有哪些危機和商機?

車企(主機廠),汽車研發製造和銷售的源頭,得益於國家對房產、汽車、金融、保險的大力扶持,這些年一直過得很絲滑,部分實在沒有思想、沒有能力的車企已然被淘汰,還有數家車企掙扎在垂死的邊緣。曾經很絲滑現在也很滋潤的車企自然沒有太多的危機感,依然高舉市場拓展的大旗,到處招募經銷商高標準大規模建設銷售和服務網點,銷售公司動不動就定個一年銷售百十萬輛車的小目標,到年底感覺實現不了的時候,再次定個更小的目標,認為是汽車行業整體進入寒冬,給自己找個完美的藉口,這類車企很危險。2019年銷量下降的真正原因是市場趨於飽和,很多城市家庭已經有了第一輛車,甚至有的家庭能達到人手一輛或幾輛,他們還需要花那麼多錢去購置這種代步工具嗎?從2019年開始,車企之間的競爭將逐漸白熱化,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組裝線、沒有方向感的團隊、習慣了做大爺不想做服務、守舊不創新都可能讓車企面臨更大的危機,當然,也沒有多大,無非就是轉型或破產而已。但是如果還想繼續在這個行業走的更好更遠甚至獨領風騷,就得在這些趨勢性變化裡給自己重新精準定位,調整好方向和目標並迅速落地實施。

危機就是機遇,危機與機遇共存,就是要讓部分車企在危機中找到機會。車企在趨勢性變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如下機會:

第一,皮卡車型多樣化,一切汽車皆皮卡。曾有無數行業人士調侃某車企,一款車經過各種造型改變後衍生出數十個品牌上百個車型在中國熱銷了幾十年,這其實是傳說中的平臺戰略。如果車企的平臺以皮卡車型為基礎,所衍生出來的車型可謂精彩至極。如:兩廂三廂轎車、SUV、商務車、房車、專用車等,最重要的是所有車型都是非承載式車身,四驅,可越野,可征服各種路況。目前來講,國內還有很多皮卡車企處於比較落後的研發狀態,除了工人、場地、組裝線是自己的,其他都是拿來主義,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力量,主要靠企業的皮尺部、採購部和組裝線發力,完成一個車型的“開發”和上市,這也是為什麼近期所看到的扎堆的皮卡都像福特猛禽。

即將爆發的皮卡市場,車企面臨的“危”與“機”

第二,皮卡車型新能源多樣化。全球各國領導對環境汙染和生態平衡破壞問題重要性達成共識,認為汽車廢氣排放對環境汙染有很大危害性,所以各國都制定了燃油車退市時間表。如何以新能源車降低其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性將有很重要的意義,新能源車不止電動車,電動車代表不了新能源,國內外多家企業耗巨資研發各種新能源車型,如果車企研發出了能明顯降低汽車使用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性或者危害性為0的時候,就是這個車企騰飛之時。

第三,個性化定製。近幾年來,有部分車企陸續推出了他們認知的所謂“個性定製”,有的車企甚至號稱能有上萬種個性定製方案,他們自己都覺得很有成就感,極為震驚,行業裡很多人笑了。車企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定製,除了最基礎的平臺化和模塊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對供應鏈、倉儲、組裝模式上的管理和協調,還有官方個性定製平臺的運營和管理,把車輛變為平臺,實現滿足消費者多種不同的需求。個性定製市場包括改裝業務,參照趨勢性變革第六條,不再贅述。

第四,專用車市場。把專用車市場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專用車的市場極具代表性,無論是公安、交警、城管、市政這些政府部門,還是電信、電力這些實力國企,抑或牧民、茶農、漁業、駕校、礦區這些名營企業,他們都需要更專業的工具車,而且市場體量不小。目前小部分皮卡車企根據特定客戶需求改造成專用車銷售,更多的時候仍然以銷售裸車為主。某皮卡車企將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易武鎮颳風寨成為“中國第一皮卡村”,緣於該村170戶人家擁有129輛皮卡車(幾年前數據),而129輛均為該皮卡車企旗下品牌車型,市場佔有率高達100%,不可否認,該企業的營銷團隊在這個業務上處理的相當給力,如果能逐步複製到全國各地,而不是個案,這個企業將以壓倒性優勢橫掃國內外皮卡車企,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所看到的銷售數據銷售冠軍國外依然是福特猛禽,國內依然是長城皮卡雄踞榜首。如果根據每個客戶群體的特殊需求打造專用車,會不會吸引更多客戶群體?提升整體銷售競爭力,讓客戶買到真正想要的車,而不是這個車勉強能接受?

第五,銷售模式的創新。車企市場競爭真正白熱化的時候,不排除以銷售使用權和以租代購、佈局出行的方式獲取更多生存時間,期盼自己能堅持到最後。至於如何佈局,見仁見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