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有几条原则需把握:

1、针对性 教学要针对学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家庭生活世界和学校生活世界,联系学生个体学校生活经验、家庭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为此,就要了解和熟悉学生,包括性格、爱好、特长、思维特点等,使教学有的放矢,好将新知识“嫁接”在原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顺理成章地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由内向外的生长,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2、灵活性 教师备课的实际情形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教学流程,尽管也预设了课堂的种种变化,但在课堂实践中,更多地显现出预设的苍白与南辕北辙。为此,教师一定要灵活把握课堂,平时要多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反思和总结教学的得与失,只有长期周而复始的“用心”,才能积淀“临场” 的得心应手。

3、生成性 课堂教学的生成问题有不可预测性,教师要关注课堂细节,做一个有智慧的细心人,既不要不加考虑地将来自学生的生成问题弃之不理,或“浇一盆冷水”、“一棍子打死”,也不要把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生成问题“奉若至宝”而大加渲染、生发延伸、拓展深挖,而要敏锐地捕捉学生言语下、活动中的闪光点,快速判断其生成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凭借教学智慧,适时作出反应,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体验和创造。

4、趣味性 教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迎来的是学生宏亮高亢的“老师好!”;教师“踏雪无痕”、行云流水的引导,回报的是学生由衷快乐的眼神;教师妙趣横生的讲解,换来的是学生酣畅淋漓的陶醉;教师得体、适度而幽默风趣的体态语言,得到的是学生“忘记学习”而无形中沉浸于学习的轻松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5层次性 层次性的实质是体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课堂问题的分层设置,而更主要的是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今年九年级班有个学生小许,八年级时,他的表现很差,不爱学习,贪玩起哄,字写的“龙飞凤舞”,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按时交,任课教师都“皱眉”,而他本人又有号召力,不良带动力颇强,成了男生中的“老大”。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想“降服”他。我先多观察他,又多以开玩笑的形式与他交谈交流,发现他的脑子灵活,就调侃:“你要是能多少用点精力来学习,我还真不敢小瞧你呢!”。没有想到的是,渐渐发现他上课安静了下来 ,冷不丁插话答出的问题让我吃惊,我就感叹:“真想不到你行啊!”,其他的学生忍不住回头看他,这反而刺激了他的上进心:“等着瞧吧,我要学习,我…”他的眼神中掠过一缕“蔑视天下”的精气,我真诚地为他竖起大拇指。从此以后,他象换了一个人,上课时两眼象“猫头鹰”,书上的笔记做得满满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哪还有比学生 “改邪归正”而更令老师高兴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