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我说:“Make love,don’t fuck.”

文 / Leah

我妈是一位英语教师。她思想前卫,且很热衷于教书育人。这两个属性叠加起来,让她偶尔会对我进行意想不到的“爱的教育”。有时候我会不服气地跟她激情辩论,但到最后,总是会变成真香现场。

去年过年,和我妈回家探望姥姥和姥爷,突然被问起了我的情感状态。我当时在和一个法国男生约会,还算不上男女朋友关系,虽然我有时会产生让关系前进一步的念头,但同时又很满足于那时的状态,不想打破这个平衡。

于是我干脆打马虎眼,说没什么情感状态。然而,我的姥姥像是会读心术:“要是有喜欢的,是外国人也没事。跟我们说说。”

姥姥和姥爷无疑是优秀的听众,适时地表现出兴奋和好奇。而我的母亲大人全程在旁边默默地听着,不置可否。我还不知道,我们俩之间的套路与反套路之战,即将吹响号角。

妈妈对我说:“Make love,don’t fuck.”


在回家的车上,我喜滋滋地哼着小歌,我妈终于开口了:“先跟你说好,我不同意你姥姥姥爷的看法啊。” 万万没想到,一向观念开放的母亲大人,在爱情观上开始政治不正确了。

“你是不是想说文化差异大,相处起来很费劲?”我的辩论之魂开始燃烧,“我们互相尊重啊,而且有耐心,可以一起慢慢探索对方的世界,多有意思啊。”

“不是说这个。”我妈很快否定了我,“外国人X欲比中国人旺盛,你们也许不能互相满足。X生活可是两人关系中很重要的部分。” 一记直球打的我措手不及,这显然不是去幼儿园的车。

我稍微冷静了一下,随即反对她偏见:“大家都是两只胳膊两条腿,不能用对中西方的刻板印象划分欲望的高低。

妈妈对我说:“Make love,don’t fuck.”

我妈搬出了调查数据:“欧美国家的夫妻,平均会在60-65岁进入无性生活,而在东亚,这个平均年龄是40岁。”

我反驳:“这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的,如果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够长,就会抵消掉这种差异。而且这个调查的对象群体已经是上一代人了,我们这一代会不一样。”

我妈又从社会性文化的心理暗示作用说到了饮食结构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条理清晰地论证了西方人性欲普遍比东方人旺盛。

一套流利的科普让我哑口无言,但我还是对这套理论来源保持怀疑,并且坚持说整体不能代表个体。双方僵持不下。

妈妈对我说:“Make love,don’t fuck.”

眼看拉锯战是没有结果的,我妈直接换了个近身战术:“那咱们不谈理论了,你和男朋友有没有在这方面……?” 一个意味深长的停顿。绕来绕去,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但是,谁会跟父母谈论自己的X生活啊!我想赶紧结束这场死亡谈话。于是开始澄清,现在还不是正式的男女朋友关系,处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阶段,不行了就换下一个,反正大家都是速食主义。听上去潇洒的很,但是这样解释下来,竟然搞得我自己有点难过。

“速食主义有什么可骄傲的,现在的年轻人太胆小了,害怕损失而搞出来的名堂。”我妈丝毫不给面子。“这样的关系里,X生活不圆满,导致感情也不稳定,恶性循环。”

得,车速又上来了……

妈妈对我说:“Make love,don’t fuck.”

我这次学乖了,老老实实闭嘴听课。“你韩阿姨家的儿子就是这样,几周换一个女朋友,半年算长的。问他为什么,他说跟人家女孩子相处的再好,也有觉得对方不合适的时候,一到这时候就想分手。这个态度就不行,不去解决问题,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换下一个。还没进入状态,就想着要提前止损。这能叫谈恋爱吗?没有爱,哪来的性呢?”

我妈继续情绪高昂:“有的孩子觉得有X行为就行了,不需要投入感情。两个人分别为了满足自己,相互利用,这顶多算fxxk,是简单的宣泄欲望。真正的X爱,是需要感情和信任的。两个人互相想着要满足对方,充满爱意的投入,这才叫make love。”

“Make love,don’t fuck.”

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我问她充满爱意的投入之后,没得到回应怎么办。她反问我,“你谈恋爱又不是搞投资,你情我愿的事情还要测算收益率的?

”我被呛的心服口服。

妈妈对我说:“Make love,don’t fuck.”

虽然母亲大人说起话来不留情面、一击必杀,但不得不承认,她的观点和我的务实想法比起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我忍不住主动跟她聊回了自己现在的感情,还非常细致地讲了我的想法。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妈也不提反对的事儿了。

当车子安稳地停进车库,这场谈话结束了,我才发现,自己又被套路了。后来我还是会主动跟她聊情感问题,她也听得很开心,但我问她意见,她又让我自己看着办。一副撒手不管,插腰看戏的样子。

说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出门在外,要多听妈妈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