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新醫改”到底改了什麼?


“醫改”“新醫改”到底改了什麼?

2020年伊始,一場意外、卻又必然的疫情打亂了整個社會的節奏,也讓大家再次熟悉了兩個人的名字,鍾南山、李蘭娟。

二位醫者成了這次疫情中舉足輕重的國寶級人物,彷彿他們的話就是定海神針,聽了他們的話大家心裡才會踏實。可是看著他們超負荷的工作,所有人又都心痛不已,畢竟二老的年齡一位84歲(1936年),一位73歲(1947年)了。這本來是年輕人都幾乎無法承受的壓力,卻重重壓在這兩位老者身上…

坐擁14億人口,人數位居世界第一,卻在關鍵時刻只能推出兩位老者來,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這麼多年風風火火的“醫改”、“新醫改”,除了掛號費火箭般的速度漲上去了,還有其他什麼實質性的東西麼?磚家們整天嚷嚷著藥價降了多少,但那對普通民眾又有多大影響?幾乎所有人都有過的經歷:自己買藥所謂社保報銷後的價格和別人自費買藥的價格所差無幾(日常用藥)。況且,要想報銷還要達到門診、住院各自的起付線以後才可以。如果不是大病大災,起付線都沒達到。如果是大病大災,商業保險似乎報的更多。

那麼,無論新舊醫改,民眾的錢沒少花,到底改了什麼?看看醫院裡每個醫生上班不停的接診病患,大致問詢後的各種花錢檢查,比比皆是!個別幾近冷漠的醫生言語過激對待排隊已久、跑遍各種檢查的病患,雙方立刻燃爆全場,也使得傷醫事件頻頻發生。為什麼醫生不容易,病患不容易,最後都成了受害者呢?因為,對醫生的重視程度和培養方式,沒改!!!醫患矛盾自然也一直未變,所以面對大災大難時自然也就很難有權威醫生帶領大家驅除邪氣。試想,這樣的疫情,如果都是50多歲的權威醫生來帶領阻擊疫情,對他們是千載難逢的歷練,對國家來說也是權威人才後繼有人。可惜,新舊醫改,改了半天,表面文章。

03年的“非典”,後期請中醫上來一同抗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非典過去了,中醫似乎隱遁於民間了,日常去看病,還是首先過一遍醫院的各種設備,錢花的差不多了,大夫開點藥打發回家,而中醫的切脈診療,針灸湯藥即使在中醫院也鮮有所見。如今,面對“新冠”的瘋狂,中醫又臨危受命,擔負起他的責任。只是,為什麼只有大災大難才會想到中醫,平時的中醫去了哪裡?中醫的傳承又消失了多少?新舊醫改,不能只是喊著少了多少藥費就自鳴得意了!中醫是華夏之瑰寶,有朝一日,把瑰寶都“改”沒了,還有什麼臉面邀功炫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