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現在每個人都身處好幾個群。有的是自己組建的,有的是為了學習,有的是為了賺錢。

線上買賣確實比線下更容易變現,但對人的要求也相對更高。

有的人,線下見面時感覺很舒服,但線上溝通起來就覺得很讓人不爽。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我在10多個社群混跡,總結出了最受歡迎的4種人,希望能給您帶來參考。

第1種:說話語氣客氣,不是很衝的人。

在線上交流不同於面對面,看不見表情。而我們的語言文字又很博大精深,有時一個字之差,讓人感覺出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一直覺得,在線上交流比在線下交流,要更注意措辭。

例如我們都能感覺到:

“好滴”要比一個簡單的“好”字,顯得俏皮。甚至比“好的”都更顯活潑,而不是那麼生硬。

“嗯嗯”要比“嗯”顯得更有耐心,後者似乎會有一種不耐煩的感覺。

“哦”就不如“噢”“喔”看著更柔和。

微笑的表情就不如可愛的紅臉表情更讓人會心一笑。前者有時會因為那個梗,讓人覺得不知道是不是說錯話。

所以,就這麼簡單的字都能讓人覺出不同的感覺,其他的語言上就更要注意。尤其是社群裡都是大家一起說話,有時候明明沒有別的意思,也容易讓人誤會。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第2種:提問時,能把前因後果一次性說清楚的人。

我個人特別怕一句一句往外蹦著說話的人。甚至是一句話分成幾次說,特別讓人抓狂。

別人聽你一句話,不僅費時費力,還影響心情。

所以,最好把要說的事情提前想好,然後一步到位說清楚。

在群裡說話,尤其是要注意,最好先組織好語言,一次性把相關的內容說清楚,這樣別人才能在最短時間內get到你的意思,給予回應。

否則,僅僅問一句:有認識律師的嗎?

有會日語的嗎?

有找工作的嗎?

這種問話,讓人沒法回答。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麼。

因此最好能在提問後,再用一兩句話把意思說清楚。

比如問,有想找新媒體(具體職位)的工作的嗎?座標北京通州,90後性別、學歷和經驗不限,具體待遇私聊。

這樣別人至少有個大概方向,才有進一步溝通的可能。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梁實秋曾說:

談話,和作文一樣,有主題,有腹稿,有層次,有頭尾,不可語無倫次。寫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談話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

寫文章講究開門見山,起筆最要緊,要來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總之要引人入勝,不同凡響。談話亦然。

還拿前面的問話為例。

有認識律師的嗎?

至少得說出哪方面的律師。

律師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不是說我認識一個有律師證的,就能幫到你。你得說出類別,然後說大概是什麼事情。不用太詳細,一兩句話描述概括即可。

例如:

我有個親戚被人欠了一筆錢,正打算打官司,想問問有沒有這方面的律師,詳情可以私聊。

這樣,別人才會更精準地盤點身邊的資源,給你提供相應的幫助。

同樣,問有沒有會日語的。這個“會”,是有很多標準的。

是會說還是會寫,是要找口語翻譯,還是要幫忙翻譯個材料?

還是說要找日語老師?

這些都要在一開始說清楚,否則,我認識一個會說日語的,但是不太會寫,而你需要的是想翻譯一本書的人。

這樣嚴格來說,溝通就是無效的,就是增加彼此溝通成本的。是不可取的。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第3種:不隨便發洩情緒的人。

雖然多數人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進群,但個性和表達習慣都有異,因此難免遇到不爽的事情。

有時會見到有的人在群裡開懟,覺得很不好。

有的時候可以完全視而不見,有時則可以私聊群主處理,甚至直接私下跟人說都可以。

我有一次發現自己的作業被人抄襲。對方只是僅僅加了兩句,其餘全都是我的內容,還被評為優秀作業。

我當時一看,特別想直接點出來:這不是我的作業嗎?

但是想想,算了,還是私下跟老師反饋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樣,既保存了那個學員的面子,也不至於鬧得太過難堪。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如果在群裡開懟開撕,不僅影響心情,對整個群的氛圍以及對群主、對他人都是不尊重的。

況且,有的時候隨意發洩情緒,到最後卻發現問題原本出在自己身上,那就很尷尬了。

有一次看到一個群裡的學員氣勢洶洶地問群主:

上週的統計名單為什麼沒有我?你的統計標準是什麼?

結果群主說:你是不是改過名字?後臺系統沒有統計到,您可以私聊我,我備註一下。

可見,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去指責他人,就顯得不太合適了。

第4種:艾特別人之後儘快說出目的的人。

這一種和第2種有關聯。只不過更細化一些。

比如在群裡要找人,有時候就@一下,但是之後不說話,讓人莫名其妙。

或許是在等被@的人出現,但是直接先說出來,我覺得效率肯定更高。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我一直都喜歡那種,有什麼事情趕緊說、儘快說,一次說完的人。就類似“在嗎”之後不說話的人,讓人就不想理了。不知道是該“在”好還是“不在”好,一個道理。

此外,要想在群裡成為受歡迎的人,還有幾點要注意:

  • 儘量不要發語音。能用文字表述清楚的,就用文字即可。

聽語音太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會給理解造成困難。

混跡在10多個社群,我發現這 4種人混得風生水起


  • 儘量不要不經允許就私拉人進群。要給群主提前打好招呼。
  • 遇見問題先找找歷史記錄,已經被回答過的問題,儘量不要再重複提問。不要做伸手黨,而要多奉獻,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形象越來越好,也更容易吸引到資源。

結語:

在社群混飯,靠的就是好形象。只有讓人喜歡,才能被更多關注。

而要實現這一點,平時就要在言語上多加註意。

儘管是線上溝通,但也照樣能體現出性格和素養。所以,不妨從會說話、會聊天開始做起吧。

我是琦亭,好習慣踐行者。致力於分享有溫度的文字。

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常來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