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翠樓吟》: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黃鶴樓,沒錯,就是位於武漢蛇山之巔,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的黃鶴樓。黃鶴樓作為一處名勝,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他們登樓遠眺,欣賞美景,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比如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曾寫過一首《菩薩蠻 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姜夔《翠樓吟》: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現在我們回到南宋淳熙年間。淳熙丙午年,姜夔借住在漢陽府漢川縣的姐姐家中,也就是今天的武漢。當時黃鶴樓上建起了一座安遠樓,姜夔和友人一起去參加落成典禮,並作了一首《翠樓吟》,來記錄此事。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fu)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月光清冷,籠罩著塞外的風沙,護城的籬笆清淨無塵,今年朝廷解禁,允許臣民相聚飲酒。彈奏起塞北新曲,聽元帥軍帳中歌詠之聲陣陣。層層高樓聳峙,看它紅色的欄杆圍繞江邊,碧色的簷角翹向天空。佳人容貌美麗,脂粉香氣被風吹下,夜晚寒冷,輕風細細。

此地真該有詞仙,他擁著白雲,乘著黃鶴而來,和同行的友人盡興遊戲。我站在玉樓上,久久凝望,嘆息芳草萋萋,綿延不絕。心中升起羈旅天涯的滋味,只好借酒來澆愁,藉著賞花來消除豪情。西山之外,黃昏時將簾幕捲起,看見秋雨過後的晴麗。

姜夔《翠樓吟》: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詞的上片寫安遠樓的氣勢以及官家宴飲的奢華場面。“月冷龍沙,塵落虎清,今年漢酺初賜。”這三句寫出了時代的背景。“龍沙”指的是塞外之地;“虎落”指遮護城堡或者營地的竹籬;“漢酺初賜”:漢律禁三人以上聚飲,朝廷有慶祝之事,才會特許聚飲,稱為初賜。“酺”就是合聚飲食的意思。清冷的月光映照著塞外之地,護城的竹籬一片寂靜。武昌是當時南宋抵抗金兵的戰略要地,局勢本來非常緊張。但是朝廷一心求和,當協議達成之後,形式安定下來,出現了和平的局面,於是建了一座安遠樓,為慶祝,特許百姓聚飲。

“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胡部曲”是一種音樂;“氈幕”指帳篷;“元戎”指主將,也就是軍事長官。這兩句是寫落成典禮上,宴會的歌吹,一片歡樂景象。​

“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這幾句是對安遠樓的外觀進行刻畫。“層樓高峙”是對安遠樓整體形勢的描寫;“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是對局部的刻畫。從整體到局部,寫安遠樓造型的精美壯麗。

接下來,又回到了宴會上。“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宋朝的宴會上總少不了歌女的身影,這幾句就是描寫宴席上跳舞的歌女,她是如此動人,寒風細細,吹起她身上陣陣香氣。​

姜夔《翠樓吟》: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上片寫出了一片歌舞昇平,但我們知道,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金兵不斷侵佔國土,百姓飽受戰火之苦。求和換來的和平終究是短暫的,姜夔也看到了這一點。他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心中抱負也只能寄託在詩詞之中。下片,就抒發了姜夔懷才不遇的感傷。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此地”就是黃鶴樓,傳說仙人子丹曾乘鶴路過。於是姜夔借用仙人的傳說,說今天這慶典上,應該有“詞仙”乘白雲黃鶴來題詞慶典,同登樓的友人盡情遊戲。

然這樣熱鬧的場面,終究沒能帶給姜夔歡樂。他筆鋒急轉“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他在高樓上凝望許久,千里芳草,觸動了他內心的無限惆悵。安遠樓落成典禮的盛況,沒能讓他覺得盛世已經到來。“芳草萋萋”觸動了他的情思,於是他寫了一句“天涯情味”。芳草在古詩詞中比喻離恨,姜夔看見了綿延千里的芳草,有了一種久在他鄉的離恨,覺得自己是遠在天涯。

既然有了“羈旅天涯”之感,那如何排遣愁思呢?唯有“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通過酒和美景來排遣離恨,消磨時光。借酒消愁,可見生活不如意。

最後寫景,“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化用了《滕王閣序》中的“珠簾暮卷西山雨”,雨後秋景,一片晴朗,但還是給人一種悽清冷寂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