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山海经》更离奇的故事,苏轼的诗记载了古代飞碟事件

如果你用百度百科查UFO会看到这段介绍:"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上空发现会发光的圆盘飞行器,当时的报纸把它称为"椭圆形的发光体",这是当代对不明飞行物的兴趣的开端。"其实大错特错了!

我们的祖先为了能取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便发展生产,他们长期观察自然,研究自然。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有趣的是在古人著作中还有不少关于"飞碟"的记载。比美国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最早记载飞碟的是《晋阳秋》这本古书。书载:"有星赤而芒角,由东北西南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这是公元234年秋天的事,西北五丈原地区的天空中出现一颗发射红光,来去自由的"星",它三来三往,从东北向西南,以后使消失了。如果是星,它不可能"三投再还",也不可能"往大,还小"。从记载中,它能自由飞行,很像是飞碟。

比《山海经》更离奇的故事,苏轼的诗记载了古代飞碟事件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嘉佑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荣社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徽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钱。俄顷忽张亮,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加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曾为明珠赋,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名其享为玩珠。"

记载此事的是一位科学家,给他提供情况的是他的好友,好友就在蚌所在的湖边,当不是杜撰。珠发白光,光亮使天发红,把十余里之间的林木都照得清清楚楚,可见其亮度很高,它的速度很快,"其行如飞","倏然远去",从记载看,这个能发光,能飞行的珠不就像足一轮飞碟么?

宋朝大诗人苏轼的《游金山寺》中也有相似记载:"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写到这里时,他又加了个注:是夜所见如此。说明不是虚构,而是实见。这来历不明的飞行物,不也像是今天所说的飞碟吗?

比《山海经》更离奇的故事,苏轼的诗记载了古代飞碟事件

《竹溪县志》中曾记载一次飞行物坠地的事。那是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夜,这一夜"东北有星火如月,色似炉铁,人不能仰视,初出声则凄凄然,光芒闪烁。顷之,向北一泻数丈,欲坠复止,让辄动摇,直至半空忽然银瓶乍破,顷出万外明珠,缤纷满天,五色俱备,离地丈余没,没后犹觉余震散彩,屋瓦皆明。"这个飞行物温度极高,极为光亮,使人不能仰视,后来"银瓶乍破,倾出万觎明珠",似乎显爆炸了。

在湖北《松滋县志》中还有更为奇妙的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五月初八日,有一个姓覃的农民的奇遇,在屋后看到丛林中有一个色彩鲜艳、光彩异常的东西,就上前去扑,忽然身不由已地被卷走,耳边只听见飒飒的声响。不久,从空中落下,在一山中遇到一个樵夫,才知道已到了贵州境地。姓覃的农民沿途乞讨回到家中,已经过了十八天了。这个物体有光彩,能使覃某飞入云端,它的速度极快,使人感到"飒飒有声"。覃某因扑这个物体,遭到了报复。覃某不识此为何物,从记载看,似乎是有意识的。这是不是飞碟被人发现以后的报复行为或保密行为呢?近代一些接触过飞碟的人不也曾有遭劫持的情况吗?

从上述记载看,中国古代确实有某种来历不明的飞行物多次光临过,它们都能发光,有的发白光、有的发红光,有的快如星火,有的又很缓慢,但是都有光亮又能来去自由。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比《山海经》更离奇的故事,苏轼的诗记载了古代飞碟事件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籍中的这些记载可能是辗转传闻,经过夸张而编造的。有人认为这些可能是古代的一些连现代人也不清楚的自然现象。因为能发光,会飞行,而被现代人误认为是飞碟。

那这些古籍记载的飞行物究竟是什么?目前,谁都不能确切地回答。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科学之谜,等待时间的揭晓。

对这些暂时还不理解的现象,我们也不能轻易地否定,需要用正确的态度是去研究它,认识它。就比如在古代,关于太阳是否会转动,月亮为什么会有圆有缺?春夏秋冬为何会有秩序的来临,风雷雨雪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些不都曾是一个个谜么?我们的祖先从畏惧、崇拜这些自然现象,发展到后来去研究、认识它们。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时间的累积,科学的发展,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

比《山海经》更离奇的故事,苏轼的诗记载了古代飞碟事件

我们的祖先正是采取了这样积极的态度,才可能为人类作出一系列重大的贡献。小编想这些关于"飞碟"的记载会不会也和商代甲骨文中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一样,同样具有其科学价值。

我们有责任解开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个谜。虽然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知识还是十分有限。但是要知道,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终究会有解开谜题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