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東莞,又稱“莞城”,廣東省地級市,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為“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1:東莞古城門

人們每每閒聊時,提到東莞,總是會心一笑。不知從何時起,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名城竟莫名地遭到了“地域黑”,以至於出現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歪歪君定居羊城多年,毗鄰莞城,閒暇之餘時往遊覽,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臺、威遠炮臺、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大嶺山抗日史實陳列館、榴花抗日紀念亭、觀音寺、金鰲洲塔、榴花塔、可園、袁崇煥故居、黃旗古廟……古今歷史、人文痕跡歷歷在目。實不忍聽之任之,以訛傳訛,願以此文盡綿薄之力,為之正名。

01莞城的前世今生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夏朝時,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順帝分番禺設立增城縣,東莞於當時增城治下;三國時期建郡,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有著1700多年的郡縣史。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2:古代百越之地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湧(今莞城街道)。“東莞”相傳因地處廣州東面及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

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禦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和香港),東莞地域隨之縮小,清沿明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莞縣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85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國務院批覆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02莞城的歷史風雲

現代人都知道清末林則徐虎門銷煙,但卻不知道虎門與東莞的隸屬關係。事實上,無論在古代還是近現代,東莞一直都是民族救亡圖存的鬥爭之地。遠至南宋政權、南明政權抵禦少數民族入侵,近至抗戰時期抵禦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尚氣節。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3:虎門銷煙

袁崇煥、陳璉、葉富、蔣光鼐、張蔭麟、陳鏡開、倫明、盧子樞、陳伯陶、鄧爾雅、張伯楨、張敬修、鄧白……這一系列仁人志士都出生於東莞這片熱土。

抗日戰爭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03明末慘烈的莞城保衛戰

1644年,明朝殘餘勢力在南京建立了南明第一個政權——福王政權。福王政權誕生時,清兵已進佔北京,並逐步佔據了北方大部分土地。一些具有民族氣節的官僚和廣大人民,將驅逐清兵、光復河山的希望繫於福王政權。但是,以福王為首的南明地主官僚滿足於偏安一隅,幻想與清議和,對攻守毫不在意。終日“清歌漏舟之中,痛飲焚屋之內”。1645年夏,南京失守,福王逃跑。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4:南明福王

清兵攻下南京後,再攻浙江。浙江大部分府縣落入清廷的掌握之中。此時,唐王朱聿鍵(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由杭州入閩。文臣張家玉此時也隨唐王南下,因護王有功,所以被提拔為翰林侍講。

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大舉進攻南明。唐王令張家玉任江西廣信巡撫。當時,廣信大部分領土都已被清兵掌握,張家玉恢復國土心切,即向皇上上書,請求在惠州、潮洲一帶招募軍隊,皇上應允。張家玉帶領招募的軍隊,一路上降服地方武裝幾萬人,遂奔赴贛州,攻打清軍。南明軍隊與清兵在福建汀州相遇,奮戰數日,結果清兵大敗,張家玉凱旋歸回故鄉東莞。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5:南明唐王

當時東莞已在清兵掌握之中,由降清的南明地主官僚統治。順治四年(1646年),張家玉與東莞舉人韓如璜一起在當地集結鄉兵,攻打降清的地主武裝。不久,知縣鄭霖投降,張家玉率軍攻入城內,沒收了當時貪官吏部尚書李覺斯的一切家產,用來犒勞士兵,士兵一片雀躍歡呼。

3天以後,清兵又攻東莞,血戰數日,張家玉終因寡不敵眾失敗,舉人韓如璜戰死沙場,張家玉逃出東莞。東莞又一次陷入清兵之手,清兵在此大肆屠殺掠奪。張家玉一家幾口均被清兵害死。祖母陳氏、母親黎氏。妹妹張石寶為免遭清兵羞辱,一起赴水而死,張家玉妻子彭氏被俘,這位英雄之妻,在敵人面前,絲毫沒有露出婦女的怯弱,最後慘死在清兵的屠刀之下。

東莞吏部尚書李覺斯對張家玉懷恨在心,這個在清人面前卑躬屈膝的懦夫認為報仇的機會來了,他“發其先壟,毀其家廟”,並把張家玉的親屬斬盡殺絕,整個村莊成為一片廢墟。不久,張家玉經過故鄉,目睹此狀,對天慟哭。又想自己身負報國重任,遂揮淚而去。

東莞陷落後,張家玉沒有氣餒,他沿途招募幾千士兵,從清兵手裡奪取了龍門、博羅、連平、長寧等地,又攻下了惠州。然後他帶兵駐紮在博羅,又在博羅附近募兵。張家玉自小喜歡與豪俠之士結交,故“所至歸附”,沒過幾天,軍隊又增加了數萬人。張家玉把軍隊分為龍、虎、犀、象四個軍營,然後聯合起來進攻被清兵佔領的增城。

順治五年(1647年)十月,張家玉率部與清兵在增城相遇。他“三分其兵,掎角相救”,激戰10天,終因力量相差懸殊,被清兵包圍。部將請求張家玉趕快衝出重圍,但他堅決不肯,含淚說:“矢盡炮裂,欲戰無具;將傷卒斃,欲戰無人。烏用徘徊不決,以頸血濺敵人手哉!”說完,與部下將士 —一告別,然後縱身跳進大河。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6:張家玉手跡

張家玉,字元子,廣東東莞人。生於1614年,死於1647年。崇禎十六年(1643年)以優異成績考取進士,遂被封為翰林院庶吉士。他生在明清交替這樣一個動盪的年代,犧牲時年僅33歲。

04寫在最後

我們共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華夏大地上,沒有一寸土壤不是先烈們以生命和鮮血澆築“灌溉”而成。生在和平的年代,我們自當感激時代,感激先烈,而最重要的是,應當懂得尊重國家,尊重民族,尊重我泱泱中華的每一寸土地。

男人“談莞興起”,女人“談莞色變”,別再委屈有千年歷史的東莞

圖7:虎門銷煙紀念館

東莞還是東莞,那個承載著歷史興衰榮辱,任無知談笑與謾罵,洗盡鉛華,仍屹立於伶仃洋畔的嶺南文化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