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调治胃息肉,“治标”与“固本”双管齐下

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病,也是消化道常见的多发病,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其发生率是随年龄而增长的,根据胃息肉的高发人群,建议40岁左右的人群在体检时把胃镜检查也纳入体检范围,对胃息肉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中医辨证调治胃息肉,“治标”与“固本”双管齐下

胃息肉的发病与饮食不节(如长期喜食辛辣生冷或硬的食物、剩饭菜和腌制食品、饥一顿饱一顿等)、感受外邪、情志因素(如过度忧思、愤怒等)等关系密切,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脏腑本虚。胃息肉发生多与脾脏有关,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而成痰湿,痰湿结聚日久终成息肉,故而该病脾虚是本,痰湿是标,这就是中医所讲的“病生于外,其本在内”。根据胃息肉的发病病机,中医调治常以健脾、化痰散结为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调治胃息肉,“治标”与“固本”双管齐下

然而实际临床遇到的情况往往更加复杂,或有其他脏腑参与,或有外邪侵入共同致病,不同的病因产生了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胃息肉,症状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下面给大家举例说明。

例如脾阳虚衰日久而失健运,湿阻中焦而致病的患者,常见胃痛日久不愈,隐隐作痛,痛感绵绵不断,在消息肉的基础上,当以温阳益气、健脾和胃主要治疗原则。而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嗜食辛辣,会引起脾胃受损,进一步使机体湿热内生,这类患者胃痛以热痛为主,还有胸腹胀满、口苦口黏的症状,治疗当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为原则,并配伍散结的药材。

中医辨证调治胃息肉,“治标”与“固本”双管齐下

中医治病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在调治胃息肉上,就是既考虑消除胃息肉,又调理、恢复人体脏腑功能,“治标”与“固本”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对于预防胃息肉复发有重要意义。

中医辨证调治胃息肉,“治标”与“固本”双管齐下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对胃息肉的发病病机及胃息肉的辨证治疗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辨证论治是中医调治疾病的一大优势。有些朋友经常留言询问药方,这是不正确的。通过辨证后再配伍药材更为精准,才能有良效。这也是我建议患者对于息肉、结节疾病应积极面诊的原因所在,只有综合脉诊、舌诊以及患者症状等情况综合判断,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诊断,才能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