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天龙治水望丰年,神牛下界好耕田;人少饼多吃喝厚,得辛金重有余钱。

在农村有很多农谚俗语,它们是老一辈人在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通常,这些俗语都与农业生产和年景丰收欠收有关,往往能够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常听农村老人们说今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饼''的一年了,那么这里的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和几人分饼是从哪里推断出来的呢?又预示着什么呢?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大家都知道,我国在正式使用公元纪年之前,一直都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纪月、纪时的。天干有十个: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用天干、地支相配,六十为一个循环。又因为六十个干支以甲子为始,所以,民间又将其称之为“六十一甲子”。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民间所谓“几龙治水,几牛耕田”的说法,正是以十二地支为基准,丑为牛,辰为龙,从农历年首月即正月初一开始计算,至正月十二,第一个地支“辰”日在初几,即为“几龙治水”;第一个地支“丑”日在初几,即为“几牛耕田”。

今年农历正月初一是庚子年丁丑月丁卯日,而卯日之后,初二就是辰日,所以,今年就是二龙治水;以此类推,正月十一是丑日,所以是十一牛耕田。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那么“二龙治水”意味着什么呢?“二龙治水”指的是2020年事关农业生产的雨水情况。所谓“龙多靠,龙少涝”, 意思是龙多了就会相互推卸责任,龙太少了就会不知道该下多少,所以龙越多,水就会越少,而龙越少,水就越多。因此古人认为,“五龙治水”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东南西北中各司其职,各地的雨水不会多也不会少,是风调雨顺的一年。而今年是二龙治水,表示今年雨水有可能会偏多。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十一牛耕田”指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和收成情况。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耕田的牛越多,就可以多开垦土地,多种庄稼,收成也就越好。其实,古人的原意并非如此。这里的几牛耕田指的是在同一块田地上,需要多少头牛来耕作。所以,同一块田地,需要的耕牛越少,说明土地越肥沃,需要的耕牛过多,则表明地块贫瘠,不好耕种。所以,今年“十一牛耕田”,说明田地不好耕,庄稼收成可能不太理想。

今年,除了“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还有“十人分饼”的说法。

天干中的“丙”与“饼”同音,丙多就是饼多,饼多就吃喝不愁:干支纪日,每十天里便有一个丙日,从正月初一起,第一个“丙”日在初几,便为几人分饼。今年正月初一是丁卯日,从丁开始数起,“丙”排在第十位,所以今年是“十人分饼”。

所谓分饼,自然是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饼就越少,也就说明年景不好。因此人少饼多,年景丰收,吃喝有余,饼少人多,则庄稼有可能会歉收。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其实关于这个“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都是祖先根据之前的农事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放到现在未必完全适用。

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便透露,今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小麦苗情长势好于常年,夏粮丰收很有基础。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也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导致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今年的病虫害将会是一个偏重年份。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今年以来我国整个气候呈现的特征是暖湿比较明显,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是1961年以来气温第二高的年份。预计4月到5月暖湿特征还会持续,需要注意防范的灾害性天气是南方阶段性的阴雨、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夏粮生产的最关键时期,要加强对灾害的防范。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和专家会商,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程度可能重于上年,威胁玉米生产的主要是草地贪夜蛾,威胁水稻生产的主要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

“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的2020年,是丰年还是灾年?

温湿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去年冬季的暖湿气候,造成小麦条锈病的越冬基数比较大,随着气温回升,流行进程加快,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9个省发生了1300多万亩,是近十年来发生程度最重的一年。气象部门也介绍了四五月份江淮、黄淮地区雨水偏多,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小麦白粉病现在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夺取今年的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防病治虫的任务十分繁重。

农业农村部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已经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广大农民朋友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田间管理,夺取粮食生产全年丰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