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洛小伊 洛阳师范学院 今天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叶鹏,1935年3月19日出生

洛阳著名文化学者,原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员

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作家、学者,著名作家叶文玲的哥哥

叶鹏先生参与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生的教学全过程,被教育界誉为最“完整的教师”

曾兼任国家自学考试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

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河南省第五届常委和第六、七届委员

荣获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省管优秀专家,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一等奖

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上,代表1000名获奖教师讲话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很多人说,叶鹏,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学者,

也有很多人说,叶鹏,是洛阳文化的一个标签,

而,更多的人说,叶鹏,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洛阳尊敬的一位老人......

在不少公众场合听到人提到叶鹏老师时候恭恭敬敬称为先生,

在我感觉,“先生”二字,许是为了换一种方式表达内心更加强烈的对于叶老的敬意吧。

而这点,我亦甚为认同。

➤《在洛阳》本期节目视频

让文化与洛阳以礼相待—学者叶鹏

//////////

与叶老的初相识

最早,对叶老的认识还是因为电视台曾经的《人生》栏目采访,

当时的我,只是为了陪伴做主持人的发小晓燕录制节目,

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叶老的坎坷人生和他的爱情故事,心情竟与他所娓娓道来的经历一般跌宕起伏。

初时,只是感动......

后来,做《22楼会客厅》访谈时,

叶老作为节目嘉宾,有了更多接触,印象特别深刻,去采访叶老拍摄一段视频,

其时,他手头有事,但听完我的来意,并无半点轻慢,搓了下双手思索片刻,

便坐下来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句句精炼直指问题,而且时间把握丝毫不差。

叶老说,我不能耽误你们的时间,尽量按照要求一次完成任务。

当时,满心崇敬......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屈指一算,

《在洛阳》邀约叶老作为嘉宾接受采访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却因季节变冷叶老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一再搁置拍摄计划,

直到冬天里的一个周末,终于如约见到叶老,

那时天已经很冷,走进叶老家中,

一眼看到的是病后初愈的叶老身上厚厚冬衣以及外边裹着的夹棉的大睡袍,甚至能感觉到叶老说话时轻微的瑟缩与颤抖,

问及,方知,当时因为老师院拆迁,暖气没能及时接通,

只坐了片刻,就感觉到屋内寒意逼人。

记得很清楚,虽然叶老一如既往的热情一如既往的跟我们谈论着关于教育、关于文化、关于洛阳,

但当时的我几乎已经没有心思沟通细节内容,只是满心说不出的心疼与难过。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出得门去,按耐不住,给一直支持《在洛阳》栏目的宣传部杨霞副部长发去一条信息:

“看到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待在如冰窖的清贫家里跟我们谈着洛阳文化,心里难过啊……”

随即,杨部长就打过来电话问怎么回事,

电话那头的她很急切:“我马上联系联系相关部门了解下情况,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无论如何不能让叶老师挨冻。”

下午不到5点,杨部长就发过来信息,说已经询问过了,市政供暖正加紧施工,第二天就可以供暖了。

迫不及待把这个消息告诉叶老和陈阿姨,

两位老人竟像孩子一样开心,不住地说,好啊,好啊,太谢谢大家了!谢谢大家这么惦记我们!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也许,这只是一个跟采访无关的小插曲,

可是,也正因为此,当叶老很郑重地说:

“我在洛阳生活了快60年,洛阳人对我以礼相待,很厚爱我,所以,我很健康很幸福......”的时候,

心里莫名有些温暖,为叶老的感恩,为洛阳这座城市......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

叶老与洛阳的六十年

说实在话,采访叶老师,亦易亦难,

易的是,叶老师的文化素养保证了他从来面对采访都能够驾轻就熟清晰明了地表达,虽然已是八十多岁高龄;

而难的是,在洛阳几十年,风雨浸润,经历无数媒体采访挖掘过的故事都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内容,即便是讲述方式百般变换。

依然希望能够用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

记录下这位老人一生的风雨飘摇,

记录下他与洛阳六十年的不解情缘,

记录下他倾尽一生研究、传播文化而为洛阳做出的贡献,

记录下他文人味十足感性而率真的情感追求和他至今拥有的稚子般单纯可爱的生活情怀......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于是,在断断续续的几个月时间里,

我们用镜头记下了他讲述的自己经历和规划的人生5.21工程;

记下了他几十年致力教书、写作、传播文化、保护文化所付出的各种努力;

记下了他常常讲的一句话“一撇好写,一捺不好写,看人要看后半生。做人要把人字写端正。”

我们知道他曾经为了保护洛阳的历史文物跟市长拍过桌子掉过眼泪;

知道他用了五年半的时间呼吁更正历史遗址丽景门的一个错别字;

知道他曾经为了反对给卢舍那亮化而写文针锋相对要维护洛阳文化尊严;

知道他在退休之后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还在百病缠身里坚持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三百多篇《序》、出版近二十本书......

而真真切切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已经把自己深深融入洛阳的文化人的痴情,

感受到的是一个心怀感恩回报洛阳的文化人的执着。

叶老师总是说,自己这么多年,被洛阳人厚爱,被洛阳人关怀,这是让他倍感幸福的事情,也是他自豪的事情,

因为,从自己身上,他感受到的是洛阳与文化的以礼相待,他坚信,洛阳,有着包容开放的胸怀,总有一天,会被世界重视!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

与妻子相濡以沫中老顽童的一面

按理,采访内容,到此也该结束了,

可是,栏目组所有参与采访的同事们,却并未停下忙碌的手,

她们说,真的很想再剪一集出来,记录关于叶鹏老师与陈浅苹阿姨的生活,

因为,他们之间那种心意相通的默契,那种相濡以沫的守护,太让人感动了,

而且,从陈阿姨口中,我们能够看到另一个平常人很少了解到的叶老师:

比如,他写文章写的那么好,数数只能数到十;

比如,他像个小孩子喜欢被阿姨夸被阿姨赞美而听不得批评;

比如,他有糖尿病,被陈阿姨严格控制饮食,屡次趁着阿姨下楼的功夫偷吃东西而被逮住后还一脸无辜忿忿不平;

比如,他并不是只会写文章不会做家务其实是厨房的大师傅;

比如,他心绞痛住院却在半夜有灵感的时候还要求阿姨爬起来听他口述记录......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于是,《在洛阳》关于叶鹏老师的节目变成了上下集,

或许,它比起其他节目,显得有点长内容有点多了,

但是,我们却觉得,它因此而更加真实更加感性更加有温度了,

所以,真的希望,所有的朋友能够耐心看完这期的《在洛阳——让文化与洛阳以礼相待的学者叶鹏》,

一起期待更加精彩的下期,由陈阿姨给我们讲述的另一面的你所不知道的叶鹏老师.....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 END --

来源 | 转自“在洛阳”微信公众号(作者:鸽子;摄影:BBE;编辑:郭冬丽)。( 声明:“洛阳师范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以礼相待 学者叶鹏与洛阳的不解情缘


LYNU

-lysfxy1916 -

「 洛 阳 师 范 学 院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加入我们:[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