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訪人物:
張華:
youthMBA少年商學院創始人兼CEO,倡導“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前南方週末資深記者。
採訪 | 劉敏
幕天書單Q&A
01.我不會再賦予它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Q1: 你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什麼?
張華:我這兩天在讀日本作家茂木健一郎的《通識:學問的門類》。它盤點了近兩三千年以來所有學科的分類。從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講述每個門類到底有多少個學科,在全世界是如何演變的等。
Q2:對於小時候的你來講,書籍是唾手可得的嗎?如果不是你,曾經想過什麼樣子的辦法把他們弄到手?
張華:我小時候在河南的農村長大,從小就只有學習、考試,課外書完全不是唾手可得。但是“書非借不能讀也”,我會到同學家裡借小人書、小說等,那時候鄉下還可以租書。而且我爸是老師,我經常會從他和他的同事的書架上挑書來看。挺好的,好歹也算有點精神食糧。
Q3:還記得你第一次被一本書“擊中”是什麼時候嗎?這本書給你帶來怎樣的心靈震撼?
張華:小時候在我爸的書架上拿了一本《羅馬尼亞神話故事選》,那時候我對這個國家感到很新奇,羅馬尼亞在哪?從來沒聽說過。而且它傳遞出來的世界觀,還有懸疑、奇幻故事等跟中國的完全不一樣。這應該是小時候的第一次被“擊中”。近兩三年我還從舊書網站上買了這本書。
Q4:你為什麼會想到重新再把它買過來?
張華:懷舊嘛。我想重新看一下那書到底長什麼樣子,為什麼小時候我會那麼喜歡它,以及我也想讓兒子讀讀,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但是我的兒子會覺得這書好長,怎麼還沒講完。
Q5:你閱讀最多的階段是在什麼時期,那時候你的人生處於什麼狀態?
張華:主要是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92年讀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因為一些教育政策調整,我們基本很少上課,去學校也是混著,在家裡也沒有事情幹,所以那段時間我讀了很多書,主要是武俠、朝代小說,比如《隋唐演義》、《楊家將》等等。
第二個階段是2003年前後,非典時期。學校封鎖,我們出不去,我就去圖書館借書,那三個月也是看了很多書。可以說,大學四年看的書都沒有那三個月看的多。
Q6:非典時期是你閱讀最多的階段之一,那在今年疫情期間你也會看很多書嗎?
張華:我看得非常多。這段時間,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可能是不幸,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僅僅是被困在家裡的“幸運”人群,從自我吸收知識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時間段。
Q7:你認為閱讀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張華:首先是初中以前,閱讀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激發好奇心。這對於農村家境貧窮的孩子來說很重要。
高中、大學時期,這個時期閱讀的角色關鍵詞是“技能”。主要是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方面的書。
之後,走進社會了,這時候我會覺得閱讀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讀書不再是為了提高某個技能,而更多的是豐富思想,提升自己觀察事物的洞見力。
現在,閱讀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特定的角色,就是個習慣,跟吃飯一樣,我不會再去賦予它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02.從小應該讀雜書,什麼都讀
Q8:回想你的讀書生涯,有閱讀上的遺憾嗎?
張華:遺憾就是小時候沒有讀更多的雜書。小時候在農村資源匱乏,而且受環境影響,傳遞出來的是讓人成為專才,比如說高中選文理科,大學選專業,那時候看的書都是偏技能、專業類的。其實閱讀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一直倡導,從小應該讀雜書,什麼都讀。我最大的遺憾就是長大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我現在什麼書都給孩子買,他不一定非要讀懂,也不一定要全部讀完。書就是一個世界,我們應該瞭解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有些書淺嘗輒止也沒關係。
Q9:我們小時候可能是因為書籍匱乏,所以對得來不易的書會很珍惜,但對於現在大部分的小孩來說,書籍是不缺的,書籍以外的娛樂也很多,所以他們會不會對書的興趣並沒有那麼大呢?
張華:這個問題還真的可以討論一下。舉個例子,雖然我說從小應該多讀雜書,但是我們現在的孩子資源不匱乏,家裡的書堆成了山,而且小孩有自己的閱讀偏好。以我們家老大為例,他就特別喜歡看校園懸疑類書籍。我也曾經一度跟他說,應該多讀一些其他類型的,但是如果父母過分強調,孩子就會對這種行為很反感,像我兒子就很逆反。
後來有一天我也想明白了,我們要培養T型人才,一橫是知識面開闊,一豎指的是有自己的獨特興趣、愛好和專長。我覺得不必強迫孩子去讀雜書,而是可以沿著他感興趣的方向延伸出來跨學科的知識,希望他領悟更多,或者以此內容引導他讀別的書籍,這樣會更開闊。
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興趣、偏好也會發生改變,所以不用著急引導。對於我們家老三,我就會更淡定些,陪伴很重要。有時候我跟孩子在一起比較逗逼,陪他讀書的時候,我會繪聲繪色地把一些情節“演”出來。
每天晚上陪他讀書,這件事情對他的成長來說,有巨大的、可能超乎我們想象的價值。這個價值甚至超越了所謂的“有一個親子共處的時間”概念,而在於我們真正讓他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Q10:我們也知道你創業好幾年了,創業節奏緊湊,工作繁忙,所以像現在這個階段,你每天大概還會花多少時間看書呢?
張華:我一年大約能看100本書吧,平均每天閱讀時間至少一個小時。首先我從事是與青少年教育有關的工作,在研發課程的同時,本身包含著閱讀的成分,所以我需要閱讀;第二,這是我的個人習慣,比如我習慣早起,早上跑完步回來看個把小時書。
Q11:你買過的最貴的一本書是什麼?當時為什麼想著一定要買這本書?
張華:買的最貴的一本書,應該是1998年左右,讀高中的時候買的《學習的革命》。那時候還很窮,每天節衣縮食,吃飯都是鹹菜,但我還是省下了20塊錢——相當於兩個星期的伙食費買了這本書,所以對我來講這是最貴的一本書。
為什麼會買這本書呢,當時也是因為看到別的同學在看這本書,而且書名跟學習有關,我從小就很乖,愛學習,所以學習有關的書,當然要買了。但是看了之後,我也非常受觸動,因為這本書講的不是如何提高成績,而是告訴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學習,他刷新了我對過去傳統的學習方法的認知。這對於我今天做創新教育方面的創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原始的起點。
03.我喜歡同時讀兩本書
Q12:從小到大,你看書時會有什麼獨特的閱讀習慣嗎?
張華:初中開始,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持續了至少二十年直到現在。當年是寫日記,每週的日記裡面肯定有一篇是關於讀了某本書的感想和啟發。後來是在電腦上寫,上傳到QQ空間、博客、公眾號等。
第二個習慣可能是儀式感。當然這儀式感我現在正在破除,但是有可能破除儀式感,又會變成新的儀式感。這個儀式感是我看書的時候特別講究氛圍,比如砌上一杯茶,有個安靜的地方,桌面收拾整潔等等。
但是後來由於創業和有了孩子,讀書時間是碎片化的,因此我要破除這個儀式感。但是現在可能又變成了新的儀式感,比如我早起之後有固定的閱讀時間段,其實也是一種儀式感。
還有個閱讀習慣,我一般看書的時候喜歡同時看兩本書,這兩本書可能沒什麼關聯性。比如今天早上看書的時候,我在陽臺上放了兩本書,《通識》和《海豹突擊隊成功之道》。我總是喜歡這樣,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引發自己跨界的思考。我做記者的那些年,也從這個習慣上受益良多,它可以讓我多維度地思考一些事情。
Q13:同時看兩本書這個習慣挺有意思的,大概是什麼時候養成的?
張華:大學吧。尤其是非典時期,那時候就是喜歡瞎看。2005年前後,我還在讀研究生,寫了很多專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上海證券報“PK人物堂”專欄上寫過文章,每一次我會寫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可能看起來不是特別關聯,一箇中國一個外國,一個古代一個現代......但是我會找到人物連接的共同點。
當時我寫過吳敬璉PK貝克爾,後來吳敬璉老先生看到了這篇文章,還親自給我打電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Q14:如果只能帶一本書到荒島上過一個月,你會帶哪本書?為什麼?
張華:我可能會帶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我覺得這本書很牛。
Q15:假如地球就要滅亡了,有三本書可以倖存,你希望是哪三本?
張華:我看這開始賣諾亞方舟船票了是吧(笑)?我覺得有三本書應該要留下來。第一本是《史記》,第二本是《格林童話》,還有一本是《未曾發生的歷史》,分別是歷史類、童話故事類、能引發人的思考的類型。
Q16:幕天公益籌集城市的書籍寄送流轉到鄉村,幫助鄉村少年多讀書、讀好書。你覺得對於鄉村孩子來說,閱讀能夠帶給他們什麼?
張華:讓孩子從小多讀雜書,讓他們知道世界的樣子和世界運轉的規律,這很重要。歸根結底,每一本好書都在傳遞這點。
Q17:如果要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各推薦一本書,你會推薦什麼書呢?
張華:如果是小學,有一本書叫《太喜歡歷史了!給孩子的簡明中國史》,我覺得挺好的,很適合10後的孩子看,孩子們會覺得歷史很好玩。中學的話我推薦兩本,《牛頓傳》和《蘇東坡傳》,都是名人傳記,其實也和最近發生的事情有點關係。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問我的孩子,知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他應該不會感興趣。你也不能說教,如果你告訴他很多孩子都死了,或者很多孩子吃不上飯,小孩子是不關心的。我孩子現在還小,才9歲,但是如果稍微大一些,比如他是12歲13歲,這種情況下,我想和他探討現在發生的事情,不是探討歷史,而是探討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個幸運的人,你應該做些什麼?這時我會推薦這兩本書。
18世紀牛頓所在的倫敦發生了大瘟疫,但其實他很多重要的物理理論是在瘟疫時期產生的。蘇東坡也是,屢敗屢戰,多次遇險,但是他為人樂觀。而且他還曾被貶到湖北黃岡,這段時間他還在治理瘟疫,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去寫古詩辭。
對於一個2020年的初中生來說,我覺得你看《牛頓傳》和《蘇東坡傳》,也能看得懂。而且我覺得他們會看到很多東西,治學、歷史和疫情有關的信息等。我們不用和孩子們嚴肅討論價值觀,但是他一定能夠感受到一些東西。
【本期薦書】
【本期提及書目】
《通識:學問的門類》/《羅馬尼亞神話故事選》
《隋唐演義》/《楊家將》/《學習的革命》
《海豹突擊隊成功之道》/《人類群星閃耀時》
《格林童話》/《未曾發生的歷史》
《史記》/《牛頓傳》/《蘇東坡傳》
《太喜歡歷史了!給孩子的簡明中國史》
— END —
點擊查看往期精彩「幕天問答」
範以錦 | 劉敏 | 黃驚濤 | 陳崇正 | 鄧江波
羽戈 | 朱學東 | 劉原 | 鄭廷鑫 | 李翔
李妙多 | 鍾育彬 | 周維納 | 劉楊 | 王大觀
閱讀更多 幕天公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