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清朝因為後期的喪權辱國,在歷史上評價並不好。但是就現實意義上講,對近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封建歷史王朝,無疑就是滿清,近代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基本就是繼承於清朝。

相比於歷朝歷代皇帝的良莠不齊,清朝卻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若論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整體水平,清代無疑是最高的,清朝十二帝(包括被諡為帝的努爾哈赤和未入關的皇太極),雖然能力有高低差距,但是整體而言,大體還都是有一定能力,明辨事理,頗為勤奮,沒有一個過分昏聵之主。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大清疆域

那麼如果將大清12帝進行分檔排名,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排名順序呢?

第一檔:文治武功

第一檔必須要文武兼備,文治國興邦,武框定四方。雄才大略,目光長遠,有鯨吞天下之志,有造福後世之功。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聖祖康熙

1、康熙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鄭氏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政治上,康熙寬仁;經濟上輕徭薄賦,恢復生產,藏富於民;文化上,推崇禮教,推崇儒學。雖然晚年有許多瑕疵之處,但是不可否認康熙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且深諳軍事和經濟,寬仁愛民,又開疆拓土,促進了多民族融合。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康熙也算是一代雄主。


2、皇太極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皇太極

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清朝從原始部落過渡到職能齊備的封建帝國政權的重要人物,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政治上皇太極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國家統治機構,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國家權力,加強中央集權,重用范文程等漢官,推行漢化,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國家行政事務。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促使滿清從遊牧民族進步到農耕國家,糧食基本上能夠自給,社會矛盾得到緩和。軍事上履敗朝鮮,解除了背後之患,四面結盟,取得了蒙古諸部的支持和效忠,然後南征北戰,擊敗蒙古反對勢力,統一漠南。文化上,推行漢化,設立“文館”,職掌“翻譯漢字書籍”。皇太極是滿人中的一個天才,他把本族人民的軍事才能,和對文明生活的天生理解相結合起來,本身的才幹見識,不在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是超級傑出的政治軍事家。

第二檔:文昌武盛

第二檔和第一檔並沒有太大的差距,雖然不及第一檔全面,但是在專屬領域是勝於第一檔的君王的,兩位帝王分別將文治和武功做到了極致,總體而言,第二檔的帝王也是歷史上極為傑出的非凡帝王。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雍正

3、雍正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代文治最昌盛的一位皇帝,鞠躬盡瘁,勤政愛民,為乾隆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清世宗在位期間,對國家朝局和傳統政策進行了大量改革,設立軍機處,加強中央集權;反對因循守舊,是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礙;整頓吏治,以利民生,達到了富國裕民的目的;打擊朋黨,為政務實,提高辦事效率。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徵暴斂;攤丁入畝,減去人頭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橫徵暴斂的源頭,利國利民;重用漢人張廷玉等,加強漢化,大力發展農業;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維護了國家利益,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土地兼併;改土歸流,為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貢獻。儘管雍正是文治昌盛的皇帝,但是武功依舊了得,重用年羹堯等人,出兵青海,平定西南,乃是一代明主。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努爾哈赤劇照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努爾哈赤

4、努爾哈赤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清朝最能打仗的皇帝(被諡為帝),清朝的奠基者,十三副甲冑起兵,統一女真,建立後金,薩爾滸重創明軍,然後連下遼東七十餘城,攻下遼陽、瀋陽等遼東重鎮,最強勢的時候,兵鋒直指山海關,控制著整個關寧走廊。創立八旗,拉攏蒙古,重用賢人,建立起當時天下最強的一支軍隊,八旗騎兵。蒙難艱貞,明夷用晦,智勇雙全,艱苦創業,興國開疆,以創王基。自成吉思汗以來,四百多年中全世界從未出現過的軍事天才努爾哈赤,用兵如神的統帥,傳下了嚴密的軍事制度和紀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戰士,此後一百多年間在全世界所向無敵。

第三檔:順勢而成

第三檔的皇帝與前兩檔就有一定的差距,表現中規中矩,但是依託時代不可阻擋的洪流,因勢成人,最終還是成就了一番事業。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弘曆

5、乾隆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在位期間康乾盛世達到了巔峰,大概是清朝名氣最大的皇帝之一了。乾隆是典型的富二代,好大喜功,文治武功都比較不錯,清朝的盛世明君,但也是衰敗之源。在位期間,秉承父親與祖父遺志,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軍事上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文化上乾隆作為著名的文人皇帝,編制四庫全書,漢文化在這一時期發展昌盛,但是中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影響了整個社會風氣,國家由盛轉衰。

6、順治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6歲稱帝,前八年由叔父多爾袞攝政,國勢昌盛,無人可擋。親政之後,勤政多為,勵精圖治,延續了清朝上升猛烈的勢頭。首先加強在思想上的統治,重視漢化,重用漢官,安撫漢人,減緩了滿漢民族矛盾,號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為滿清在中原立足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其雖在澄清吏治,穩定社會上做出了許多貢獻,但是比較剛愎,骨子裡更維護滿人利益,若不是大勢所趨,順治帝恐難有大成。

第四檔:無力迴天

第四檔的皇帝就遠不如前三檔,他們雖然有一定能力,但是魄力不足,缺陷很多,再加上時代不允許他們的願景,最終只能有心救國,卻無力迴天。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光緒

7、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一生太多時間沒有掌握真正的實權,但是其還是有八旗子弟的血性,避合主站,支持西學,打擊舊學,支持新學,力求變法圖強。奈何當時中國,沒有一個真正懂得西學東用的人才,光緒變法太過激進,破壞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利益,最終變法失敗,被幽禁於瀛臺,壯志難酬。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溥儀

8、宣統

清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末代皇帝。一生經歷傳奇,從皇帝到廢帝,再到復辟,然後是寓公,然後又是偽滿洲國皇帝,再然後是戰犯,最後特赦後迴歸平淡生活,安度晚年。溥儀早年無奈,革命勢頭猛烈下的滿清必將傾覆,溥儀不可能扭轉時局,但是後來坐鎮偽滿洲國期間,雖然事事都受制於日本,但是其也合理利用日本,對東北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當時偽滿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是有一定能力和貢獻的,奈何民主主義共和國路線大勢所趨,溥儀匹夫,不可能扭轉歷史的進步。

第五檔:大差不離

這一檔的皇帝與前一檔差距不大,沒什麼太大貢獻,也沒有亮眼的表現,但是也沒有大錯誤,基本就是差強人意。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咸豐

9、咸豐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帝時期,因為嘉慶和道光遺留下的種種問題,太平天國勢大,捻軍叛亂,圓明園被燒,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等,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更重要的是,咸豐朝時期,開始了影響中國深遠的洋務運動,強國之路在這時才漸漸開啟。總體而言,咸豐還是不錯,就是時代不允許他不錯,本應該給嘉慶和道光的懲罰全部落在了咸豐的身上。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同治

10、同治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時期,清軍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叛亂。並設立總理衙門,開始走出國門,國家有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成立總理衙門、設立同文館、辦新式學校、派人出洋、辦廠開礦、修築鐵路等,實行學習西方近代化舉措,開始走向開放、進步。同治作為皇帝有進步性,但是一生沒有掌握多少實權,至於死因,頗有些不可描述,儘管有同治中興的虛名,但是清朝大廈將傾,同治並沒有真正為匡救社稷做什麼重要的舉措。

第六檔:平庸之輩

若是說第五檔的皇帝沒有太大作為,導致了國家退步。那第六檔的皇帝,就是太過平庸無能,致使國家傾頹之勢越走越深。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嘉慶

11、嘉慶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總而言之,嘉慶能力有限,沒有能力去完成一件大事。在位期間,世界格局大變,嘉慶反而更加守舊,使得中國在此時被西方世界超越,成為落後的國家。在任期間,社會矛盾激增,無力平叛,又無錢治理漕運和賑災。大清正式衰敗,就是在嘉慶年間,嘉慶有機會扭轉時局,但是卻因為能力問題,沒有什麼作為。

清朝十二帝個人能力排名,乾隆只排第三檔,誰列第一檔?

道光

12、道光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初期,還為挽回國家傾頹做出了一定努力,整頓吏治,整理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但是社會弊端積重難返,道光只能越幫越亂,再加上後來經過了鴉片戰爭的失利,故步自封且資質太過有限的道光帝選擇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破罐子破摔,眼見大清沒落。“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生”是對道光後期的一個整體評價,東西方的差距在道光帝時期,被徹底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