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崩盤復興的鐵律

股市崩盤復興的鐵律

股市崩盤復興的普遍規律之一

“利空不空 利多不多”

  按照一般經濟規律,利空消息往往會使股價下跌、利好消息則會讓股價上升。1987年10月16日,一艘懸掛美國國旗的油輪在波斯灣被伊朗的導彈擊中,股市暴跌108點,創下前所未有的最大單日跌幅。

在股價的沸騰期,會出現“利空不空”的現象。就是說即便利空消息出現,股價照漲不誤。

在日本股市居高不下的最後一年——1989年,1月日本裕仁天皇去世、5月日本中央銀行提高法定貼現率收緊銀根、7月東京發生了中等規模的地震等等。所有這些利空消息,對當時日本股價的漲勢沒有任何影響。如是,反而預示著拐點已經不遠,你聽到的也許就是他下樓的腳步聲。

在股價的崩盤期間會出現“利多不多”,股市一旦進入崩潰期間,再好的利多消息也無濟於事。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第一天,正好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訪美去紐交所參觀,而且他把此行美國演講費的2萬英鎊,全部買成了股票,但卻對股價崩潰沒起任何作用。留給丘吉爾的唯一印象是:紐交所里人們慌亂緊張地亂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市場沒有理會丘吉爾這個名人的效應。

同樣的,即使是一個小的利好消息,也會讓股價升騰,說明市場已經探底。

2009年3月美國花旗銀行“業績轉穩”,美國政府200億美元援助見效。僅一天,該公司的股價就反彈了近40%,標普指數上揚6.5%。不是花旗的業績回覆讓人們對股市有了信心,而是人們的信心恢復了。信心不在,一切瞎掰。

所以真正的市場探底或者達到頂峰,市場充斥著兩種極致情緒:要麼極度興奮、要麼極度悲觀。

結合現在市場上股市探底的議論不斷髮酵,投資者應該擦亮雙眼,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要被什麼專家、教授的見解左右自己對市場的判斷。

股市崩盤復興的鐵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