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推荐序3:智能城市,通向未来世界的窗口


《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推荐序3:智能城市,通向未来世界的窗口

娄永琪

娄永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院长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是在阅读车品觉先生翻译的《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书稿中度过的。基于对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等城市致力于智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的案例研究,这本书描述了由数据驱动的时代的一个发展趋势:城市如何日渐成为一个智能数据平台。

今天的“数据革命”是对人类自由的又一次大解放,意义将同印刷术的发明打破少数人对知识和宗教解释的垄断,从而把人类从蒙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一样伟大。随着信息“垄断”逐渐被打破,普通人第一次真正拥有了直接参与城市治理和决策的机会和能力,人类社会离“民有、民治、民享”的愿景又近了一步。就似岁末年初的隐喻一样,城市治理正在翻开全新的篇章——从“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紧密结合的协同共治。政府和市民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交互关系,其交互品质与城市的响应能力直接相关。这既包括政府对市民各种需求的响应,也包括市民对政府决策和倡议的响应。此时,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则成了这种交互品质提升的重要前提。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本书的英文书名为The Responsive City:Engaging Communities Through Data-Smart Governance的原因。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次范式转型,都是对原有秩序的重构,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背后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发了诸多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很多惯性思维正在加速瓦解,同时也涌现出更多机遇,这种场景在《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这本书中已经有了生动的描写。但当数据正成为一种新的理性或是迷信时,批判和反思也同样不可或缺。数据、算法、算力和各种人工智能,如果不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产相结合,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人工智能本身并不能自主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更不能理解人之为人的价值。可以预见的是,艺术、人文、设计创意的价值在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具备人文光辉的技术才是有灵魂的!

感谢车品觉先生的翻译,让更多的中国读者能够深度了解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城市的故事,希望这些新的思考能够对我国深度城市化建设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治理带来积极的参考。我相信每位读者都会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向未来世界的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