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中心城市——文化引領 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蚌埠中心城市——文化引領 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3月4日下午,解放街道海航社區舉辦“志願服務當先鋒爭當群眾貼心人”學雷鋒紀念日主題實踐活動。活動現場志願者們開展免費理髮、心理諮詢、眼健康體檢等志願服務,弘揚新時代雷鋒志願服務精神。

今年將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建黨100週年、新時代產業工人風采等,創作一批優秀現實題材作品,力求推出一批反映蚌埠新時代新變化的現實題材精品。突出地域特色,展現文化魅力,開展舞劇《大禹》全國20場巡演活動。打磨舞蹈《淮河共鄉土》《遠去的蘭花爺爺》,參加第八屆華東專業舞蹈展演,衝擊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獎。

在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層次的提升的同時,蚌埠著力搶佔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在傳承優秀文化的同時,蚌埠把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圍繞舞紅花鼓燈,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花鼓燈歌舞節”;圍繞唱響泗州戲,省泗州戲劇院有限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登臺國家大劇院,應邀赴匈牙利等國家演出;圍繞弘揚玉文化,做強龍頭企業,推動玉器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

“今年,雙墩、禹會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列入省市縣三級聯動重大項目,強化調度推進機制,加快啟動實施第一批10個項目,同時圍繞保護、考古、展示、闡釋、體驗等內容謀劃儲備一批項目,淮上區、禹會區要加快遺址公園內外土地徵收和房屋徵遷進度,加快整治遺址公園的周邊環境,為遺址公園建設創造空間,優化環境。”袁政表示,將繼續加大垓下古戰場遺址、谷陽城遺址保護開發力度,深入挖掘遺址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重點謀劃實施一批保護利用項目。

提高文化軟實力,要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豐富公共文化供給。目前,我市部分基層公共文化場館建設水平較低、使用效率不高、活動開展不經常,管理制度、服務規範等軟件建設不完善。“文化場館要結合民俗文化,弘揚珠城深厚的歷史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順應市民休閒娛樂和文化藝術追求的需求。打造一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補上硬件設施上的‘欠賬’。”在蚌埠市文化館館長王曉東看來,加快“兩個中心”建設步伐,文化要爆發出振奮精神、滋潤人心、促進發展的巨大力量,自身必須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不斷生出更精更美更優的內容。要依託蚌埠文化資源稟賦優勢,推進轉化利用,打造出具有蚌埠獨特魅力的文化印記,不斷釋放出發展的新動能。

“2017年,坐落在龍子湖西岸的市文化館免費對外開放。建成後的文化館是原來的文化館3倍大。館內分為基礎功能區、能容納300-500人的文化劇場、地下展廳、露天廣場舞臺等幾大區域。”據市文化館館長王曉東介紹,無障礙、零門檻、純公益、全天候,眾多場館、古琴藝術、合唱班……吸引市民紛至沓來。市文化館的升級使用,全面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文化館在承擔政府指令性活動之外,還積極開展各項陣地活動,送文藝、展覽到社區,進行聲樂、攝影等公益性定期培訓。

作為大學教師創業團隊代表之一,安徽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動畫系講師劉曉峰一直以來關注蚌埠文化產業項目發展。“雖然蚌埠水木易卡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的100集系列動畫片《珠城漫遊記》、安徽財經大學藝術老師製作的動畫《o,mama》、漫畫《方與圓的融合》分獲第五屆全省動漫大賽金、銅獎,凸顯了‘蚌埠影響力’。但目前的蚌埠尚未形成一個具有廣泛認知度和認可度的典型意義上的地域文化與城市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較低。”劉曉峰認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建設中心城市要加強文化引領,要發揮地區高校優勢,組織社科專家和文化工作者,從文化學、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學、美學、藝術學、民俗學等多學科,對蚌埠文化開展深入研究。鼓勵和引導新的創意、新的技術、新的業態融入並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創新文化業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積極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文章審核:超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