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东庄图

前言:

出将入相是古代每个读书人心中的理想,仕途不得意,才借酒消愁,移情书画诗赋。文征明七岁时还不会说话,十八岁被老师批评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刻意临学,发愤精研书法。考了三十年都不中,经人推荐做翰林院待诏,但只做三年便辞官不做,从此不入仕,却在明代画界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文征明与老师沈周不一样,沈周一生不出仕。默默耕耘他的一片天地。心如赤子,作品天真浪漫,平淡而诗意,而文征明则历经沧桑,回归到原点,心如止水。这师徒的人生真有点殊途同归。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东庄图


明朝宣德之后,朝廷对吴地的政策日趋宽松,苏州的经济和文化出现强劲的势头,诗人画家的创作常活跃,在此基础上逐渐成明代最有影响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一般认为始创于沈周,形成于文征明,并与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绘画史上称'明四家",沈周,文征明等人出身士大夫阶层,他们以诗文,书法的丰厚修养和绘画中的笔墨意境具有鲜明的文人情趣,艺术风格与“浙派”不同,追随者很多,自明中叶后以苏州为中心,文人绘画极为活跃,名家辈出,逐渐在画坛上取代了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沈周年岁最长,对文征明,唐寅等人的成长予以指导及栽培,堪称明四家的领袖。


沈周,明四家领袖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当地大族。富有收藏,沈周一生不做官,诗文书画深有造诣。曾先后游历南京,杭州及太湖等地。绘画多以这此地区的景致为依据,为人宽厚和善,喜奖掖后进,文征明都出其门下,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当时文坛和画坛上颇有影响的中心人物。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东庄图


沈周绘画成就主要反映在山水画创作上。早年曾受学问渊博的陈宽和赵同鲁的指导,亦学于刘钰和杜琼,他对五代北宋董源,巨然,李成及元代吴镇,王蒙诸家绘画有较深体会,得以继承其精髓。在绘画中表现江浙一带优美而富有诗意的景色和文人士大夫游赏隐居的山林园林,意隽永清新,显示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画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豪放豁达的性格,

沈周寿逾80岁,一生作品颇多,40岁后拓为大幅,笔墨豪放酣畅,富有意趣,他享誉文坛,求画者接踵。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夜坐图》《东庄图》《策杖图》等。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庐山高图


沈周在诗文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其诗格调平易,情感真挚,除咏物抒怀之作外,更多是意境清新有画意,诗中更多表现他淡泊的人生态度,豁达的性格和对精神境界自由的追求。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东庄图


沈周在书法上有相当造诣,初学赵孟頫及苏轼,中年以后于宋四家用工最勤,后更倾心于黄庭坚体,长撇大捺,遒劲奇崛,其书迹除画幅上题跋所见外,尚有落花诗卷等作品传世。

文征明

文征明,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人,是苏州文坛上继沈周而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出身于仕宦书香门第,学诗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帧,学画于沈周,各方面都得到名家的指导,且刻苦勤奋,在诗文书画方面都取得较高造诣。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真赏斋图


文征明早年开始参加科举,一共10次均未中举,勉强当了个待诏,不到四年,回苏州,专心投入书画创作,终其一生。文征明为人谨慎而明哲保身,其画亦如其人虽在绘画上得到沈周指导,其画却工致雅秀而带拙味,风格情调和沈周迥异。作画主要受元代画家的影响,尤其是赵孟頫,其山水画中萧疏幽淡的情调,层层叠叠而不重纵深的布局,浓密的点苔画法,又与黄公望,王蒙,倪瓒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带有浓郁的“书卷气”。文征明画名极高,求画者接踵于道,家中纸绢堆积如山,应接不暇。传世作品有《真赏斋图》《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惠山茶会图》《绿阴长话图》,文征明也画花卉,以墨笔兰竹为主。据说他以风意写兰,以雨意写作,所画兰花称为“文兰”,颇有自家特色。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古木寒泉图


文征明与祝允明,王宠并列吴门三大书法家,能真,行,隶,草等书体,其中以小楷最为精绝,法度谨严,笔锋挺秀,清俊雅致,无一滞笔,在90岁高龄犹能作蝇头小楷,行书上学赵孟頫,清新儒雅,气度雍容,大字则追法黄庭坚,用笔舒展,学书勤奋,日书千字文十卷,勤奋钻研而终有所成。文征明为人立身严肃不苟,其书法也严谨而精于法度,能寓潇洒于方正之中,现飘逸于工整之外,与其画兼称双美。

文征明的儿子文彭,文嘉也是书画家,侄文伯仁绘画成就颇高,构图奇美,其学生陆师道,陈淳,陆治亦为一代名家,文征明对推进“吴派”有很大贡献,是继沈周之后苏州画坛的中心人物。

唐寅

唐寅和仇英代表吴门画派的另一类型。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受沈周,吴宽等苏州士大夫的欣赏和栽培,少年时即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才华。能诗文,29岁赴应天府考试,高中第一名解元。

可惜“科场受贿案”的株连,被剥夺入仕资格,内心悲愤不平,回到苏州桃花坞,从事诗文书画活动。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山路松声图


唐寅性格和生活作风与文征明截然不同,青年时漫负狂名,科场受挫后满腹牢骚,狂放而不拘礼法,其好友祝允明,张灵等也是有名的狂士,他们玩世不恭的态度和行径嘲弄封建礼教,功名利禄,挑战着当时的尊严和伦理。晚年信佛,希望求得解脱。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西州话旧图


唐寅绘画师法周臣。唐寅受其衣钵,钻研李成,范宽,南宋四家及元人诸家艺术,并得沈周等人指点,兼融并包,风格严谨清逸,在院体画中又兼具鲜明强烈的文人情致。他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取材范围较广,又长于诗文和书法,其诗用词通俗平易而情感真切,抒发流露其内心感触。“不练金丹不坐禅,不学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得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

。成为他安身立命的宣言,表明他自食其力,以卖画度日,并对世道炎凉表示不满的内心状态。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秋风纨扇图


唐寅的山水画面貌多样,多用斧劈皴,但又融入元人笔墨意趣,景色丰富而富有变化。他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又见闻广博,才华横溢,既具文人气质,

又掌握了精确的造型技巧和能力,其作品雅赏共赏,受到社会较为广泛的欢迎。代表作有《山路松声图》《西州话旧图》等。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王蜀宫妓图


唐寅擅画人物尤精于仕女画,传世作品有《秋风纨扇图》《王蜀宫妓图》等,唐寅的花鸟画内容较文征明广阔,以水墨信手点染作写意花鸟,具有清雅超逸的特色,

传世作品有《杏花图》等。

仇英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后移居苏州,他在明四家中与沈,文,唐不同的是他出身工匠。明代中叶苏州地区收藏书画之风甚盛,在太湖流域三吴地区出现一批著名的收藏家,临摹前代名迹的人才也应运而生。仇英便是以临摹古画的高手而受到士大夫的赏识和器重,因而挤身于名家之林。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桃源仙境图


仇英绘画受业于周臣,以工笔重彩为主,画风纤丽秀雅。他作画十分勤奋,精力出众,技艺卓绝,他除摹古画外很多是他借鉴古法的独立创作,其传世作品有《桃源仙境图》《玉洞仙源图》《剑阁图》画法上法宋人而有所提高,因而被誉为“赵伯驹后身”,“近代高手第一”。他画水墨白描清逸风格的作品,如《蕉阴结夏图》《松溪高士图》等。山水树石的画法明显来自李唐马远,严谨而不拘泥刻板,人物神采生动,显示了他的深厚功力。

看似无所事事的沈周,却苦心经营着“吴门画派”,平凡造就了非凡

松溪高士图


唐寅与仇英的绘画秉承周臣,更多带有李唐,刘松年的面貌,而与沈,文追从董巨及元人不同,因而画史上把唐,仇的绘画称之为“院体”,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品位与南宋绘画已有很大差别,适应着城市中文人士大夫和市民的需求与艺术趣味,因此,被列入”吴门四家“之内。

吴门派的其他名家

吴门兴于沈周,而完成于文征明,其子侄辈皆能秉承家学,精擅诗画,文征明的学生和追随者又多。遍及三吴地区,具有相当的声势和阵容,在明中后期影响很大。主要代表画家有文嘉,文伯仁,陆治,钱榖,周天球,陆师道,朱朗,谢时臣,李士达,袁尚统,张宏等。

吴门画派的出现和兴起,有着历史的渊源和地区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沈周,文征明由于门第的高贵,修养的渊博,人品的高雅和绘画技艺的高超赢得社会声望,成为旗帜和领军人物,获得众多的追随者和欣赏者,唐寅则综合宋代院体与元代文人画传统为一体。仇英掌握唐宋古典绘画的技艺。他们的绘画雅俗共赏,使苏州画坛更为多姿多彩,从而形成以文人画为主体,艺术上具有文雅蕴籍特色的画派

。特别是文征明学生众多,子侄中亦擅书画,他们在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及审美取向上也趋于一致。吴派更具时代精神,吴门后起者虽没超沈,文的水平,但不少人都会独出机抒,具有代表性的是陈淳。

结语:

“明四家”继承了宋元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更多注入画家的个性,“明四家”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镜子中照见自己,沈周的平和,文征明的坚韧不拔,唐寅的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仇英的勤恳不辍,各种品格一目了然,画只是一张皮,透过画面,我们才能通达灵魂的深处,才能有所感悟。美术史不是知识,它是炼丹炉,每个人用自己的灵性,去修炼自己的丹药,以达到心灵的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