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我们为什么应该多读书?

商务人士阅读商业书籍或杂志,究竟是为了得到什么?

《杠杆阅读术》的作者本田直之认为,这是为了“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能够理解别人历经数十年呕心沥血努力尝试走过的轨迹,掌握书中经过整理的信息”。读书是“便宜得不可理喻的”投资,正因如此,才应该“多读”,争取获得最大的回报。

那么问题来了,迄今为止,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说出自己喜欢的书很容易,但当面对下面的问题我们会怎样回答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原尻淳一阅读百余册阅读方法书籍,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的实证写出了这本书《高效能阅读》。《高效能阅读》从培养兴趣、快速阅读、消化知识和工作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阅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一,培养兴趣

怎么样让不爱读书的人也能时刻保持阅读兴趣,即便很爱看书的人,也很难总是对阅读保持一个很高的激情。

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出自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 《宛如一部小说》

读者权利十条,可以让我们从一些阅读误区中解脱出来。比如我们看书常常有“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症,总觉得做事得有始有终,看书也一样。“必须通读”的观点把我们硬按在了一本书前,使我们觉得读书很痛苦。看不下去就不看了,可以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我们可以遵循好奇心,找到感兴趣的突破口

如何选书也很影响我们阅读的积极性,有时候在购书时,选到了一本自己很不喜欢的书,读完觉得很浪费时间。首先读经典名著是最好的选择。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代一代地筛选留下来的人类智慧结晶。可是往往经典名著很难理解。我们可以降低读书门槛,从名人相关的薄书读起。比如我们想看经济学类的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很好的选择,可是我们一个在经济方面没有一点概念的小白,可以先阅读一些解读亚当斯密的书比如《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从侧面去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看别人怎么解读他的理论。到时自己读起来他的书就会轻松一些。

如果不是经典名著我们该怎么选择?我们可以参照某个领域的大咖的推荐,或者身边这个领域的佼佼者的推荐,要看看各种网络平台对自己想看的书的评论,到实体店去翻一翻想看的书的具体内容。选书也是读书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我们要好好的选书,确保选到的书是对我们自己有益的书。

同时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中提到我们可以营造愉悦的读书环境,激发“求知兴奋”

可以把自己家的书房设计成自己最容易进入阅读状态的样子。或者常常去图书馆看书,我们会发现原来都这么多人爱好看书,图书馆的藏书也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看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书,人们在某些方面有这么的研究探索,而且他们都写成书了。可以参加读书会大家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线上线下的读书会活动都可以。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作者对话,当然这只能是和当代使用社交网络的作者。也可以在线听书。

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二,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养成了快速阅读的习惯。想要快速读完商业书籍 ,抓住“金点子”这个该如何做到呢?

巧用阅读工具,在阅读的时候备好笔,把自己看着觉得重点的、精彩的、有趣的各种自己觉得好的部分做标记,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有任何感想也可以写在书上,书上的间隙不够可以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在笔记本上做好标记。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在看看自己标记的内容还有自己的笔记,这就是我们看完这本书的收获。

把握间隙时间,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很难有整块整块的时间看书,我们可以把薄书带在背包里,平时在等人等车的时候看上一小段时间。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强调我们可以利用目录和黑体字,发掘实际内容

一本书的目录就是整本书的框架和整本书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目录大概了解作者将要怎么来阐述他要表达的内容和将会表达什么。黑体字不用说就是作者想着重表达的思想。

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拥有读书投资基准,充实专业知识

所谓“专才”,是指在业务上与其他人存在明显差别,在特定领域具备深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专注在该领域的工作者。

若想成为专才,在垂直方向上深华特定领域的读书是不可或缺的。

根据该黄金比例,谷歌将70%的资金和时间用于充实现有服务,20%用于充实现有服务的周边服务,10%投资于全新的未知领域。

我们可以把这个基准引入到读书中来。

要有意识地对现在所属部门的业务书籍投资70%,对支持现有业务或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的参考文献投资20%,余下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并不是一定要丝毫不差,完全机械地遵守这个比例,但只要有了这个基准值,就能像“啊,现在有点儿过于偏重专业领域了”一样,产生修正意识。

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三,消化知识,书本系统化,如何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并且应用在工作中呢?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收集优质信息片段,找出共通的本质,我们可以把自己平时整理的笔记系统化梳理一下,这就是我们所积累的知识。同时积累实践教训,营造“思考的主场”。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我们可以随时应用手机积累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思维架构。

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要活用多读带来的丰富信息,同时做到自己思考。

读书---->发现教训---->实验---->找出能用的教训,若能重复这些作业,使积累“能用的教训”形成循环,人生就会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只是读过了就觉得满足,请积累自己的教训,编写人生的词典和教科书。这是境况好转的秘诀。构建专属数据库,想着那些知识能应用在工作中。

现在网络的发达,我们可以把我们看完书的一些读后感,书评,书单发布在网上。当我们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但书本的内容经行了思考,同时也是转化成了自己文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内容。

原尻淳一说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我们普通人可能很难达到那个高度,但是现在社交媒体发达,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平时所看所感发布到社交媒体上。

89条效率专家亲测有效的读书技巧,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向我们提供了89条读书技巧,每个读书技巧都不长,短的一页多、长的2页多,看起来轻松,内容也像作者在我们面前娓娓道来,亲切随意,有启发性。让我们在信息时代,不再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头痛,我们还是能热爱阅读,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把阅读后的知识转化成我们自己的能量,在日后工作中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