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貿現回暖態勢 東盟躍居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一季度外貿現回暖態勢 東盟躍居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疫情餘波未消,我國外貿進出口現回暖跡象。4月14日,國務院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通報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6.5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降6.4%,較前兩月降幅收窄3.2個百分點。

據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透露,進入3月,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內需刺激當月進口由負轉正;積壓出口訂單陸續交付,出口降幅也同步收窄。今年一季度,英國“脫歐”疊加歐美疫情影響,東盟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短期仍要提防因疫情帶來的外需收縮,隨疫情得到控制、“穩外貿”政策發力,我國外貿進出口將逐步回暖。

進出口總額同比下滑 3月數據現轉機

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速總體尚未回正,分別以3.24萬億元和3.33萬億元,同比降0.7%和11.4%。但梳理前兩月數據發現,3月當月,進出口降幅有所回緩。其中,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內需推動進口表現較好,以2.4%的同比增速暫時回正。

受疫情刺激,在進口貨物中,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和肉類等重點民生消費品較快增加。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砂、原油、煤和天然氣分別達2.6億噸、1.3億噸、9677.8萬噸和2465.6萬噸,同比漲幅達1.3%、5%、28.4%和1.8%。進口豬肉、牛肉分別為95.1萬噸和51.3萬噸,同比增1.7倍和64.9%。受疫情影響,我國進口醫藥材及藥品619.1億元,增長14.8%。

華泰宏觀李超團隊認為,目前我國進口總額為內需主導。受疫情影響,全球供給對未來我國進口增速仍有約束。在預期全球供應鏈短期收緊的情況下,部分企業或將增加短期進口規模。

3月當月,出口總額達1.29萬億元,下降3.5%,這主要源於作為主要出口商品的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較大。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95萬億元,下降11.5%,佔出口總值的58.5%。同期,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5969.8億元,下降15.3%,佔17.9%。“3月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前期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已開始陸續交付。”李魁文表示。

“機電產品由於產業鏈條長,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此,要以產業鏈的思維來推動機電產品出口發展,注重上下游協同復產復工;而對於勞動力密集產品出口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員工防護,避免人員聚集發生疫情傳播的風險。”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未來還需繼續推動中國出口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而提升出口競爭力。

對歐美貿易滑坡 東盟成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受疫情干擾,我國對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進出口出現跳水。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進出口總額分別以9913.4億元、8759.3億元和6680.1億元,同比增6.1%、-10.4%和-18.3%;對疫情形勢相對緩和的日本和韓國進出口分別下降8.1%和5.7%。

李魁文表示,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對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量形成影響。同期,儘管降幅較前兩月收窄1.3個百分點,中美貿易總額在我國全球各大貿易伙伴中降幅仍舊最大。其中,我國對美進出口總額分別以1914.6億元和4765.5億元分別同比降1.3%和23.6%。

從出口商品看,受疫情影響疊加國內企業復工復產延遲,企業產能恢復有限,出口訂單積壓,一季度我國對美國出口機電產品、手機、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以及勞動密集型產品總額分別以2925.7億元、361.7億元、516.3億元和1057.7億元,同比降24.1%、10.3%、31.2%和26.1%。同期,出口醫藥材及藥品52.5億元,增長6.3%。

與出口表現不同,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逐步落地,大豆、豬肉、棉花等商品自美進口增長較快。一季度,我國自美進口農產品355.6億元,增長1.1倍。其中,進口大豆、豬肉和棉花等商品價值以倍速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期間,東盟以15.1%的總額佔比和1154.1億元的優勢,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與東盟進出口總值991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其中,出口5394.3億元,增長2.4%;進口4519.1億元,增長10.9%。

集成電路、能源等貿易成為拉動我國與東盟合作的重要驅動力。例如,今年一季度,我國與東盟集成電路進出口大幅增長,拉動與東盟外貿整體增長3.3個百分點。

在一季度我國對東盟進出口貿易中,對越南、馬來西亞進出口發揮了“龍頭”作用,拉動我對東盟外貿整體增長5.6個百分點。李魁文指出,此次東盟成為我國外貿第一大貿易伙伴,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的全面生效。

2019年10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對所有協定成員全面生效,在原產地規則、貿易通關規定、服務貿易、投資領域等方面均降低門檻,促進了農產品貿易發展。

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東盟出口農產品284.5億元,增長8.4%,拉動對東盟整體出口0.4個百分點。其中,“鮮、幹水果及堅果”、茶葉、罐頭分別增長31.2%,40.4%和28.4%。

穩外貿政策升級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貿易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外貿發展質量依舊有所提高。”李魁文指出。例如,加工貿易下滑較快,但一般貿易優於整體;外貿進出口總值有所下降,但新興業態較快增長;對歐盟、美國等進出口下降,但對東盟保持增長;東部地區進出口下降,但中西部地區表現相對較好。

“短期內仍要防範外需變化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龐超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會下滑13-32%。隨外需減少,我國外貿企業訂單相應減少,進而對短期內產品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建議繼續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引導企業服務國內市場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護企業生產製造能力。

在過去的半個月間,國常會曾3次提及穩外貿相關舉措。例如,4月7日國常會推出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等系列舉措,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3月24日國常會提出,針對外需訂單萎縮態勢,支持企業網上洽談、網上辦展,主動抓訂單、促合作等。

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海關總署等部門已於近期密集出臺《關於應對疫情影響 促進外貿穩增長的十條措施》《海關支持中歐班列發展的措施》和《海關支持綜合保稅區發展措施》等政策,護航疫期外貿進出口。

例如,簡化通關作業流程,優化了企業註冊、審批、報關、查驗等流程。截至目前,已從簡從速為8945家企業在線辦結註冊備案手續;簽發進口食品相關動植物檢疫許可證2768份,用時縮短37.4%;在精簡單證及證明材料方面,免予企業在進出口申報環節提交合同、裝箱單等隨附單證;對於辦理業務須驗核紙質材料的,允許先提供電子文檔後補交紙質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疫情影響,海關方面通過減免企業通關費用等措施幫助企業“節流”。期間,海關對受疫情影響未及時報關的進口貨物減免滯報金,延長彙總徵稅報關單電子支付時限,惠及1569家企業,涉及稅款164億元,佔同期彙總徵稅應繳稅款的40%;延長稅款繳款稅的繳稅期限,惠及106家企業,涉稅6.4億元。

此外,海關方面還支持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加大對外交涉力度,加強通報評議工作等。“隨著我國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國產品技術複雜度逐步提升,外貿競爭優勢也將從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方向轉變。”龐超然表示,我們要看到隨著疫情蔓延得到控制,各國經濟秩序逐步恢復,後期產品需求將快速增長。(北京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