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跃峰:信息的5个特点和传播的3个要素


高跃峰:信息的5个特点和传播的3个要素

信息概念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从维纳提出信息问题以来,信息一词已经家喻户晓,但信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性?人们却众说纷纭。

一般来说,信息是事物客观属性及其联系的表现。

凡事物都有表现,没有不表现自己的事物。信息不是物质本身、不是能量本身。信息是物质的“精神”。物质存在,能量存在,空间时间存在,信息就存在。物质能分多少层次,信息就有多少层次。没有人类,信息也照样存在。比如北极星,在人类之前,它就通过光的传播把信息传到地球上,就是在人类灭绝之后,北极星可能还照样向四周发送各种信息。

通过人的感官(视、听、嗅、味、肤觉和遥感)到达人体内的信息,称为主体信息(它还包括本体信息——人脑和人体的内在信息);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信息,统称客体信息。

信息表述物质,又能被复制和传播。但信息本身没有“翅膀”,没有“腿”,信息传播必须依赖载体。没有空气,你说的话别人就听不到。所以,信息的第一个特点是依赖性。

信息的第二个特点是可复制性。你把一个信息传播给一千个人,你和这个人就都占有这个信息,你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它。但你要把一本书送人,你就失去了这本书。信息的这种课复制性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一张照片的底板可洗出很多照片,一本书的纸型可印出千万本书,一盘录音可以转录无数磁带……

信息的第三个特点是可繁殖性。信息是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可复制性就是一种无性繁殖。在复制过程中,信息的量与载体的量呈正相关同步增加。有性繁殖即“信息交合”,依赖于不同信息的结合而生成新的信息。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2+3=5”这样的算术题,其结果包含了父本信息“2”和母本信息“3”,但又不是父本信息和母本信息本身。

一切智力活动都是信息活动,都是信息的运算、交合、复制和繁殖。

没有大脑对信息的交合加工,就没有科学,就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信息的第四个特点是可贮存性。信息可从信息源上被复制下来,进行传递,离开信息源的信息,能以多钟形式贮存起来。

信息的第五个特点是不灭性。

信息源:信息发生的本质。

信息载体:凡能运载信息的物质统称信息载体。如声、光、空气、纸张、电磁波等。

传递方式:信息与载体运动的统一就是传递方式。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古代有燃狼烟烽火报警,采用驿站传信等,后来有了邮路,有了信鸽、风筝通信等。现代则有了电报、电话、旗语、传真、录音、录像、光导通信等多种传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