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最近大朋友小朋友都要開學了,不少家長都開始了新一輪的焦慮。前兩天看到家長苦惱自己的孩子沒朋友:

說自家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因為沒有朋友而煩惱,總是說沒有小朋友跟自己玩,如果偶爾有人跟她玩,孩子就會興奮地回家分享。上小學後,孩子長大了知道自己去主動找朋友了,但還是常常被拒絕,這種時候孩子會非要拉著別的小朋友一起,如果沒成功就會生氣甚至動手。這樣一來,更沒有小朋友跟她玩了。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面對這件事,這位家長是怎麼看待和處理的呢?

孩子的媽媽說從小她和孩子爸爸就是孩子王,從沒想過自己的孩子會有這種困擾。就她觀察來看,是因為孩子沒有心眼、不會搞關係才導致沒有朋友。

從家長描述的這個案例和他表達的觀點來看,對待孩子沒朋友這件事,他們的想法本來就存在很大誤區,更沒有從行動上去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困擾,而是把原因歸咎於----沒有心眼、不會搞關係。

對於還如此天真的孩子用上“心眼”“搞關係”這些詞,讓我不得不感嘆: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01、什麼是朋友?家長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

人這一生很長,需要家人、需要朋友來陪伴。

朋友更像是心裡的一個港灣,走累了總需要停下來歇一歇、聊一聊。

但並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塑料姐妹花”是朋友嗎?背後嚼舌根的閨蜜是朋友嗎?整天吃吃喝喝的狐朋狗友算朋友嗎?這都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能夠讓人沉靜、持久的才是真朋友,就像前陣子大小S、阿雅和范曉萱錄的《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在一起20年,依然能找到10幾歲時的純粹與快樂,即使20多年來大家的生活起起伏伏,依然沒有影響彼此的情感。

對待朋友和友情,家長自身就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像文章開頭那位媽媽的認知:朋友是靠心眼和搞關係得來的,恐怕的確無法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02、交到真正的朋友有什麼秘訣?

和《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一樣,我也有一幫老閨蜜們,最長的做了25年朋友,最短的做了14年朋友,到現在我們依然無話不談、互相吐槽互相鼓勵,她們給了我很多很多的力量。

1、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從小性格內向,並不是社交型的孩子,如果仔細想想,究竟是什麼讓我交到了這些好朋友們?大概是因為我對待身邊的人始終真誠。

我的父母都是非常正派、做事一絲不苟的家長,在他們的教育和薰陶下,我也是一個特別“正”的小朋友,我很真心的關心和幫助身邊的小朋友和同學。知道為別人著想,不自私自利,身邊總是有小朋友願意跟我一起玩。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從小應該讓孩子學會包容和理解,而不應該寵成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

可以告訴孩子在學校和幼兒園多幫助身邊的同學,如果和同學產生矛盾自己不知道怎麼做可以回家告訴父母。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2、不依附任何人,保持自己的個性

培養孩子學會包容與理解,並不是讓孩子失去獨立性一味的攀附其他人。

比如文頭案例中的媽媽說,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朋友是因為沒有心眼、不會搞關係。

在她的眼裡,朋友就是靠小恩小惠、討好身邊的人得來的。這樣的朋友即使得到了也是脆弱不堪,友誼這件事就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不必去為了誰去偽裝,也不必為了誰去討好。

只要保持一個良好的自己,自然會吸引到同一磁場的人。

所以當孩子說沒有朋友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短時間沒有好朋友沒關係,如果自己有閃光點,自然會吸引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如果孩子愛畫畫,可以鼓勵孩子畫畫送給同學,孩子愛唱歌,也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文娛活動等等。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03、孤獨就是貶義詞嗎?孤獨也有價值

1、能夠正視孤獨的人往往都是能力者

世界上最頂尖的能力者都是能夠從容面對孤獨的人。愛因斯坦能夠為了一個研究課題在房間連續待上數週,不與外界有任何接觸,他說:

孤獨是世界上最高的境界。

挪威的政治家、航海家南森說: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

可見,真正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都有直面孤獨的勇氣,不僅如此,孤獨幫助他們登上塔尖,成為了“不平凡的人”。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2、坦然接受孤獨是一種能力

誠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塔尖上的人,我們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

即使作為平凡的人,我們也需要具備接受孤獨的能力。孩子們總會有一天需要獨自一人去面對這個世界,不管是否有朋友可能都會在某一刻某一個時間段感到孤獨,那麼作為父母如果能從早期就教會孩子面對孤獨,對於他的逆商培養會有很大益處。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04、“總有人教我交朋友,卻沒人教我面對孤獨”

1、家長應該傳遞給孩子多元的價值觀

對於個性較強的孩子,作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並非只有交朋友才是正確的社交方式。這種方式適合大部分人,可是不適合所有人。如果孩子本身就是那個“特別”的人,家長和孩子都不應該覺得不正常,只要孩子本身覺得舒服開心就好。

對於很想交朋友的孩子,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即使有朋友也不可避免,這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經歷這個階段,我們會做你的好朋友,並且幫助你找到好朋友。

“媽媽我沒有朋友”,朋友很重要,獨處是能力,孤獨也有價值

2、不管是交朋友還是正視孤獨,基礎都在於豐富自己。

不管是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是正確的面對孤獨,其根本都在於豐富自己。

豐富了自己,自然會吸引同類的關注和喜歡。

豐富了自己,自然有足夠的東西豐富自己的內心,而不用糾結於無人陪伴,雖然孤獨卻不寂寞,這也是境界。

最後引用周國平老師關於溝通與孤獨的解讀:

孤獨中有大快樂,溝通中也有大快樂,兩種都屬於靈魂。一顆靈魂發現、欣賞、享受自己所擁有的財富,這是孤獨的快樂。如果這財富也被另一顆靈魂發現了,便有了溝通的快樂。所以,前提是靈魂的富有。對於靈魂空虛之輩,不足以言這兩種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