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那句“知识就是力量”影响了无数人。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培根的《新工具》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而来的,培根认为亚里士多德用逻辑的范畴来规范客观世界,使自然屈从于逻辑学,所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在培根看来不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因此培根认为有必要重新创立一种新的所谓工具来代替之。《新工具》就是培根这种尝试的结果。培根打着红旗反红旗,乃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叛者与好学生。方法论-认识论的提出本身便代表了自身作为17世纪英国古今之争第一人的身份,而此前的托马斯·莫尔则是中介,莎翁则是总结。培根的文体表征到尼采是谓大成,而其中国镜像则是表面上书写着文言的现代昆仑钱钟书。

培根古今之争意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把自然哲学当作不二的第一哲学,而古人的道德哲学被他视为第二哲学亦即第一哲学长生不老之道不通后的权且慰藉。而欧洲科学精神与工具理性由此肇端,谁那么无知竟会说朗佩特的《尼采与现时代》是不懂笛卡尔与培根?(无意地调侃,不喜勿喷。)《新工具》一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但主要的意思是对前人的学说的批评,其中的主体部分是他的幻想学说。培根所谓幻想,是指阻碍人们正确反映世界和获得真理性认识的主体心理的障碍。这种学说是包括对亚里士多德在内以及其他学者们的一种学理上的批判。培根根据这些心理障碍的不同性质将之分为四种,即种族幻想、洞穴幻想、市场幻想和剧场幻想。种族幻想,是指人类容易把人类本性混杂到事物的中,因而歪曲的事物的真相。培根认为这种幻想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天性之中,根植于人类的种族之中。他归纳了这种幻想在人的认识中的几种表现。首先,人的理智中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偏见妨碍了人的认识。其次,人的思维常常容易受到感情和意志的支配和渲染,亦意志和感情为理性蒙上了尘雾。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眼睛看到的事实,不过是大脑思维运行

洞穴幻想,也是来自理智的本性,但是这是每个人所特有的。也就是说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来观察事物,因而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比如人们常用自己所熟悉环境来从事一般性的思考,并根据一些模糊概念灌给事物一种不真实的色彩。又比如在一些其他领域,因为不同人的性格和环境,有些人重视事物的差别,有些人重视事物的相似;有些人重视物体的简单形式,有些人重视自然和物体的组织和结构。结果是两种人都陷于片面性。又如,一部分人既不重视事物的差别,又不跟随理性,往往就会陷入两面性。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理性、本性、环境彻底“打成”一片

市场幻想是人类自身语言方面的模糊。学问家不面向实践、联系实际,而耽于于文字游戏,玩语言深沉,低俗群众喜好飞短流长、搬弄是非、盲目跟风,这些皆是“市场幻象”的表现。倾向于用一些未经严格界定的,只适合日常使用而不适合科学解释的词语和概念。这是培根认为严重妨碍个人发展及理性思考的一种幻象。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所谓独立思考,不过是被洗脑的结果

剧场幻想是指不加批判而盲目顺从传统的或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和哲学的原理、体系及权威而形成的错误。表现为迷信名人、权威、领导,声望高的一方摆架子、拿腔作势、一味盲目跟从。在培根看来,流行的哲学体系都不过是舞台戏剧,以一种不真实的幻影来表现哲学家自己所创造的世界。可以看出,幻想学说揭示了人们的错误的各种各样的认识论根源。实际上培根主要用它来反对古代哲学和经院哲学的权威。在他看来,之前的哲学家们的体系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这些幻象。此外,针对古代的逻辑学,培根也给予了严厉的抨击。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新工具》:培根的四假象说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内容却周而复始

事实证明,培根提出的四假象说,为归纳逻辑奠定了基础。

在培根看来,认识方法的这种意义和需要是由认识的主客体双方的特性决定的。

最后引用《新工具》中,培根提出:“自然中真正存在的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个体,哲学的目的就是研究这种规律,思想上得到真理,行动中得以自由。”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