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嘉靖大地震

地震概況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地震發生最為頻繁的朝代。其中以發生在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 年1 月23 日)的大地震最為著名,史稱

嘉靖大地震

我國古代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嘉靖大地震

這次地震的震中位於陝西省華縣,據歷史記錄,地震強度為8 至8.3級。

由於地震於午夜,發生時多數人還在熟睡之,因此逃生者寥寥,這次地震最終導致83萬人死亡,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我國古代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嘉靖大地震

關於這次地震,明史中曾有過詳細記載: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震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堯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由於地震時正值隆冬,災民凍死餓死和次年瘟疫大流行造成的死者無可計數。伴隨著地震、山崩、滑坡、地裂縫、地陷、地隆、水患、火災等次生災害也相繼發生,真可謂“自古災傷無此慘也”。

災情上報與地方救災

按照當時的規定,一旦出現隱瞞或延誤上報時間超過三個月,地方官就會被革職。

然而,由於古代交通不便,災情到達京城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此外,中央接到災情彙報後,需要層層審批,政令才能到達山區。朝廷派出的賑災官員——戶部左侍郎鄒守愚到達災區時,已經是次年二月了。在過去的三個月的時間裡,地方官員和當地縉紳便成為當地救災的主力。

中央救災

鄒守愚於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到達陝西后,立刻指揮地方官員共同救災,同時從周圍的無災地區選拔政績優秀的官員前來協助以維護

災區的正常秩序。

當時的進士朱茹便受命從河南新蔡縣令的任上臨時抽調到華州主持救災工作。

鄒守愚的另外一項重要任務袁是向災區發放朝廷的專項救濟款和減免當地百姓的賦役。當然袁這些救濟款並不是平均給予廣大災民,而是根據年齡、性別、受災程度等的不同來進行分配,從而使每一個災民都受益遙。

我國古代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嘉靖大地震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朝廷下令“以地震發銀四萬兩賑山西平陽府,陝西延安府諸屬縣並蠲免稅糧有差。同年四月,又頒佈命令,以陝西地震詔發太倉銀萬兩於延綏,一萬兩千於夏堯,一萬五千兩於甘肅,一萬兩於固原,協濟民屯兵餉,停免夏稅。

後續

這次地震雖然沒有直接導致明朝覆滅,但給明朝的經濟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由於當年財政全部用於賑災,導致嘉靖34年財政虧空229萬兩白銀,嘉靖35年虧空186萬兩白銀。實現連年虧空。

明朝恰巧趕上了地質歷史上的小冰期,細數整個明朝期間,發生的地震、蝗災、欠收饑荒、洪水等遠遠高於其他朝代,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災患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