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遊清榮的“苦樂”人生

四月芳菲,春光正好。新縣滸灣鄉遊圍孜村,村頭一片整齊的白色大棚在陽光下格外亮眼。棚內蔬菜嬌翠喜人,成排站立,長勢甚好,一位的農村婦女正忙碌著收菜、去土、裝籃,捆紮結實,動作嫻熟。

  她,就是遊清榮。看著記者前來,遊清榮趕忙拍了拍身上的浮土起身迎接,羅圈腿、1.4米的身高,讓本就矮小的身體顯得更不協調。

  初見遊清榮一家,眼前的場景令人震撼:戶主遊清榮,今年62歲,肢體三級殘疾,兒子邱志勇言語二級殘疾,兒媳郭清雲智力二級殘疾, 兩個孫女剛蹣跚學步。

  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不但大棚蔬菜種植乾的有聲有色,還幫助身邊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成為人人稱讚的脫貧致富楷模。

  說起創業事蹟,遊清榮滄桑的臉上努力擠出一個笑容,泛紅眼眶的中,透漏出無限艱辛。

  30年前,家住吳陳河鎮邱店村遊清榮一家靠丈夫務工勉強度日,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

  天有不測風雲,丈夫患上癌症讓這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砸鍋賣鐵,東挪西借,好不容易湊足了錢支付了高昂的手術費用,但丈夫40歲那年還是拋下年幼的兒女撒手人寰。

  禍不單行!兒子邱志勇又罹患小兒麻痺症,這讓本就傷痕累累的家庭雪上加霜。

  為治好兒子的病,遊清榮常年奔波武漢、鄭州等地尋醫問診,多年的治療,邱志勇雖生活能夠自理,但還是留下了言語溝通的障礙。

  家徒四壁,外債高築,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身患殘疾的遊清榮一個人的肩上,這個家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人活一口氣,我不信老天會對我如此不公。”遊清榮一邊拉扯兩個孩子,一邊尋思著這個家的出路。

  種大棚蔬菜!農戶出身的遊清榮有了這個想法。

  起先,遊清榮在自家荒地上種菜,沒技術、沒指導,一年的辛苦勞作,勉強有了些收穫。

  老天總是給貧困群眾更多的磨礪,來堅韌他們承擔風雨的決心。2012年春季,一場暴雨不但沖毀了棚裡所有蔬菜,也擊碎了遊清榮的脫貧夢。望著漂浮在田裡的蔬菜,遊清榮欲哭無淚,自家兄弟不讓進屋,婆家更是對她不理不睬,一時間她孤立無援。

  “種菜不適合你,回家乾乾家務,孃家肯定有你一口吃的。”遊清榮孃家人對她的遭遇,既同情又無奈。

  不信命的遊清榮是固執的。2013年,她來到滸灣鄉遊圍孜村,破釜沉舟的她,再次開始自己的“大棚種植”。

  沒錢租地就先賒賬,沒錢買種子就先借錢,四處打聽中,她終於在一大片荒地之中賒賬租到了一小塊地,當地種地農戶不多,土地被撂荒太久,除了長了差不多一人高的野草外,其他什麼都沒長出來。憑著自己的不甘心和不服輸,遊清榮帶著兒子硬是一鋤頭一鋤頭地把租到的菜地翻整出來。定木樁、劈竹子、綁竹竿,兩個手腳不靈便的人用了整整一個月才綁好3個大棚。

  沒經驗就向種地能人請教;用不了常人用的扁擔就託人把竹筐等傢伙什都改小;腿腳不靈便就用別人兩倍的時間來耕種。靠著異於常人的努力,她家的大棚蔬菜終於喜獲豐收。

  縣殘聯得知她家的遭遇後,對遊清榮一家格外關注,不但為他們辦理了殘疾人證,落實了殘疾人“兩項補貼”,還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列支2500元,對她予以扶持。

  “我有手有腳,只要自己能過得住,不麻煩政府。”說起自家情況,她眼神異常堅定。

  2014年,脫貧攻堅為遊清榮一家帶來了政策春風。他們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政府不但幫助她修繕了房屋進行家庭無障礙改造,還聘請農業局專家到其菜地對他們現場進行蔬菜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到戶增收、土地流轉、小額貼息貸款等眾多優惠政策讓遊清榮對生活信心倍增。

  日子在慢慢變好,兒子邱志勇也在慢慢長大,兒子有殘疾但怎麼也要有個後人,遊清榮多方打聽,經人介紹,2015年,邱志勇和光山縣潑河鎮的郭清雲結婚了,郭清雲雖智力殘疾,但也知道疼愛邱志勇,結婚沒多久,郭清雲就生下了兩個女兒,經檢查,兩個孫女都是正常人,這讓遊清榮對未來生活更是充滿希望。

  2017年,遊清榮聯繫鄉政府進行小額貼息貸款並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在滸灣鄉遊圍孜村又租下了20個蔬菜大棚,把種植面積擴大到10畝,僱了5個閒餘勞動力,吸引周邊2名貧困群眾參與種植。

  在鄉鎮府幫助下,她與企業、酒店、農家樂、學校等用菜大戶建立了蔬菜供應合作關係,大棚年收入達10多萬元。她家不但順利脫貧,還帶動了周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成為當地人見人誇的致富典範。

  自力更生能創業,艱苦奮鬥奔小康。如今,遊清榮一家收入和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棚旁邊的板房裡裝上了立式空調,兒子和兒媳也能幫助她收菜、送菜,一家人不但還齊了貸款,還置備起機械農具,朝著小康目標穩步前進。

  今年,遊清榮計劃將自己的蔬菜大棚項目進行再擴充,她瞄準了自己曾經居住的吳陳河邱店村,那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我還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說起未來打算,遊清榮寫滿滄桑的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