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尖兵”+暖心“扶貧隊長”——追記市場監管基層幹部李偉

鐵面“尖兵”+暖心“扶貧隊長”——追記市場監管基層幹部李偉

李偉(左一)生前一直撲在工作一線。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通訊員 陳禕 劉娣 桂陽報道

一枚黨徽、一則寫滿日記的扶貧手冊、一張殘留著中藥湯跡的工作報告、一堆摞成了小山高的文件……在郴州市桂陽縣四里鎮東風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原洋市鎮市場監管所所長李偉的桌上,還留著陪伴他生前連日奮戰的物品。

80後、青壯年、樂觀向上,誰都不曾料想這位年輕的幹部會猝然辭世,犧牲在扶貧戰場一線。3月29日,因鼻咽癌病情惡化,李偉的生命停止在39歲。

市場安全的守護者

自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李偉一直紮根基層崗位,洋市鎮是他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擔任了近10年洋市鎮市場監管所(原工商所)所長。

洋市鎮是桂陽東部邊貿重鎮,這裡有桂陽第二大農貿市場,本地商戶和外來商販很多,市場監管難度大。作為所長,他十年如一日,維護著市場秩序,守護一方的食品藥品安全。

“太突然了,真的太可惜了!去年上半年他還在圩場蹲點,每天一動不動地守著,就為了抓住那幾個推車來賣假冒產品的人。”洋市鎮葛根種植大戶鄧海波惋惜地說道,當時他買到假貨之後舉報,李偉馬上跟當地政府彙報,並配合開展整治行動,儼然一位鐵面“尖兵”。

“他這一走,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媽媽得了食道癌,資金非常緊張,我那時真的太難了!” 在李偉幫助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史青華用顫抖的聲音說,“李所長讓我跟他同吃同住,整整一年的時間,連我的衣服、褲子都是李所長花錢買的,而且一直給我信心,指導我一點點地把產業做起來。”

許多商戶老闆都為之動容,他們憶起李偉在洋市鎮市場監管所擔任所長時,答應他們的事情從來說一不二,並且經常幫助他們去縣城辦證件,手把手教他們辦理流程,辦好證後又親自送到家裡。

“‘產品一定要保質保量做好!’這句話,李所長只要見到我就會說,現在就像他的一句遺言,我會永遠記在心裡。”桂陽縣豆香緣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啟雄痛定思痛。他記得,自己的豆油企業是在李偉的指導下,一步步做起來的。從一個家庭小作坊到註冊商標,打造品牌走上市場,成為郴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最初他只是單純地接手了父親的手藝,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家庭作坊會做成企業,這一切全都依賴於李偉的一路支持與幫助。

嚴守安全口,為民辦實事,用心謀發展。李偉用自己十幾年的堅守,為基層老百姓的生產生活保駕護航。

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東風村距離縣城80公里,有22戶76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僻,“邊緣戶”較多,脫貧任務艱鉅。據桂陽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賀暉介紹,當時選派扶貧隊長,大家都猶豫不決,李偉挺身而出,堅稱自己在基層工作了14年,心裡更清楚老百姓們需要什麼。2019年6月,李偉毅然來到了四里鎮東風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

“他只用了兩個星期就走訪完了所有的貧困戶。”東風村村支書蔣雨海記得,這個年輕小夥子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有時一走就到天黑。他的隨身包裡總會帶著泡麵和八寶粥,他說吃飯這種小事對付下就好,不能耽誤時間工作,更不能給群眾添麻煩。

在詳細瞭解貧困戶的情況之後,李偉為每一戶貧困戶都開出脫貧方子,對症下藥。

“我家裡沒有勞動力,李隊長就鼓勵我搞養殖業,我沒錢買種苗,他當場出錢給我付款,讓我先試試,不要擔心錢的問題。可這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沒就沒了……”說到李隊長,貧困戶譚橋東止不住地流淚。

李偉的病情早有徵兆。早在去年10月,村幹部就發現他的左臉頰出現腫脹。為了不影響扶貧工作,他只在村醫那裡買了些消炎藥、中草藥等緩解疼痛。蔣雨海見他服藥十幾天都不見好,勸他趕緊去醫院檢查,他卻說:“扶貧工作耽誤不得,緩緩再說,我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那段時間,李偉和村幹部們起早貪黑,搶抓時間入戶走訪、整理資料。直到12月份疼痛難忍才到醫院檢查,被告知確診為鼻咽癌,已轉移到淋巴系統。

“今年3月份,叔叔突然不給我打電話了。平時他每隔半個月都會給我打個電話,鼓勵我好好讀書。2月份最後一次打電話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他已經生病了,沒想到現在……”得知消息的貧困學子蔣博文泣不成聲。這位貼心的叔叔總勸他多讀書,幫他聯繫學校爭取困難補助,他的書包、牙膏、桶都是叔叔買的,還常常送他上學,甚至在自己飽受病痛折磨時,也依然掛念著他。

東風村會計肖敦龍眼眶溼潤,他動情地回憶說:“在李偉確診之後,打電話跟我說:’兄弟,這段時間就辛苦你們,等我三個月,我就回來跟你們繼續奮鬥。’我好後悔,如果當時堅持讓他去治病,或許就不會這麼早離開我們,他把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奉獻給了扶貧……”

親人眼中的好男兒

“這個孩子太‘傻’了,病情那麼嚴重卻不告訴我們,一直一個人默默承受。”剛剛經歷喪子之痛的李土湘提起兒子李偉時痛苦不堪,這對於原本負擔很重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李偉的妻子沒有工作,母親患有胃癌,岳母也因癌症去世,全家依靠他一人養家餬口。“爸爸平時很節儉,經常笑著說他的‘零花錢’一週不到100塊,他把省下來的錢全部給我們花……”正在讀五年級的李可欣說到爸爸時心痛不已,咬著嘴唇默默流淚。

“他的家庭經濟負擔很重,但從來沒有跟我們提過任何要求。”桂陽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黃大武說,李偉治病期間總是報喜不報憂,不給單位添麻煩,而且非常樂觀地主動安慰同事,等他病情好轉再並肩作戰。

“他去扶貧之前說過,要去一個條件艱苦的地方。但不論在哪裡工作,都會全心全意地為老百姓做事。”李土湘說,去年兩父子在一起聊天時問過李偉,扶貧點的工作開展怎麼樣,李偉自信滿滿地告訴他,東風村雖然偏僻貧窮,但老百姓勤勞樸實,很多貧困群眾在工作隊幫扶下,都慢慢擺脫了貧困,他感到自己的工作非常有價值、有意義。

在父親李土湘的眼裡,李偉從小樂於助人,遇到困難從不退縮。他清楚地記得兒子的每一通電話,從兒子自豪的語氣中總能聽出他的成就感。“聽他講起工作,他總是神采奕奕的,我感到他的生活有奔頭,他已經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

李偉用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重任和擔當,把對親人的摯愛深藏於心中,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直到追悼會那天,他的女兒才理解了“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一天,許許多多陌生的面孔自發前來祭奠,含淚送完他最後一程。

“我看到許多人來送別我爸爸,那種心痛的樣子,他們還說著爸爸的好。”在那一瞬間,李可欣才明白為什麼爸爸這麼多年一直沒怎麼陪過她……

李偉無私奉獻、捨己為公的精神,在千行淚水中熠熠閃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