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別讓孩子成為網絡世界透明人

“請問您是某某學生家長嗎?最近孩子學習怎麼樣……”自從大女兒上了初中,二寶又上了幼兒園後,隔三差五,筆者總會接到一些自詡某教育機構的“問候”電話,有時甚至一個月就接到好多個,真是不勝煩惱。

當心!別讓孩子成為網絡世界透明人

讓人奇怪的是,這些電話來自山南海北,有些甚至隔著幾千公里,但他們像有透視眼一樣,把這邊的信息“看”得一清二楚,連孩子的姓名、年齡、學校等細微情況都瞭如指掌。他們推薦的課程也有極強的針對性,比如大女兒的英語,二寶的早教,無論是課內輔導還是課外愛好,都充滿誘惑力。

無獨有偶,幾日前筆者看望剛生完寶寶的朋友蘇麗。說起這個事,她也吐槽了自己的遭遇:剛生下寶寶不久,就有多家攝影館打來電話,聲稱可以提供嬰兒理髮、製作胎毛筆、百日照攝影等上門服務。

這件事讓人細思極恐:那些找上門來的所謂各類服務者,究竟是如何得知孩子真實信息的?

當心!別讓孩子成為網絡世界透明人

談及數據洩露,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它只會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可事實是,大量的兒童數據洩露同樣存在,並且由於孩子是弱勢群體,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據媒體公開報道,在安徽,曾有大量新生兒住院信息出現在網上,姓名、年齡、入院日期等一覽無餘……

在如今這個信息透明的世界,保護孩子隱私成為父母重要工作。怎麼保護呢?舉個例子,很多人都有網上的朋友圈,微信微博等等,看到寶寶可愛的瞬間,總是忍不住拍下來發到圈裡,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幸福時刻。一些人高興之餘,甚至忘記刻意隱瞞孩子的姓名、年齡等信息。

沒想到吧,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可能讓自己孩子進入人販子的資料庫?據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週發佈的數據顯示,網絡朋友圈已經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社交軟件絕不是孩子成長的記錄器,曬娃要謹慎。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提醒我們家長要進一步加強保護自己的孩子。

當心!別讓孩子成為網絡世界透明人

有人呼籲,作為家長應控制或減少孩子上網時間,但如今的孩子是“被網住的一代”,即使不是有心人故意洩露相關信息,很多和網絡綁在一起的行為也難以保證相關信息能夠得到保護。比如玩遊戲、上社交平臺都需要註冊,無意之間就會留下各種信息印痕。

讓人欣慰的是,國家加大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發佈了《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並於10月1日起實施。《規定》進一步明確兒童及其監護人針對兒童個人信息享有的各項權能,還明確了網絡運營者針對兒童個人信息的專門性、特設性保護義務。

當心!別讓孩子成為網絡世界透明人

當然,在如今大數據時代,要完全杜絕個人信息洩露是難以做到的,但是可以儘量避免。除了國家規範,個人也要加強各種警惕措施:

比如切實用好微信隱私功能,謹慎添加好友;在社交軟件上曬娃,儘量曬孩子的背面、側面照片,或者運用某些軟件做些特效遮擋;不要隨便註冊與孩子信息有關的APP;在丟掉舊手機時注意恢復出廠設置等。

讓我們一起努力,從隱私保護開始,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願意和我一起成長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