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真我”可能是我們最該花精力的一件事

“哦,船長!我的船長!”,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這句臺詞,它來自於一部經典電影,《死亡詩社》。

這句臺詞是影片結尾時,主人公基廷老師被學校開除離開之際,班裡一大半的學生跳上課桌,驕傲喊著曾經對老師的稱呼,這聲呼喊,飽含他們對老師的敬愛,也是他們宣誓將至死不渝追求真我的決心!

彼時,我和電影裡那些年輕的孩子們一樣,熱淚盈眶。

為基廷春風化雨的教導,更為基廷傳承的勇於探索並追求真實自我的的精神。


尋找“真我”可能是我們最該花精力的一件事


聽從真實的內心真的重要嗎?

電影裡,對於那幾個年輕學生來說,重新組成並延續曾經的死亡詩社,在學校外的山洞裡深情吟詩,探討人生,盡享音樂,放飛自我,和真實的自我共舞,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明代著名哲學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本心,真實的自我,它主宰你的精神世界,人必須時時展示真我,知行合一,才能坦然立於世間。

喬布斯說,“聽從內心的聲音”,他最幸運的事就是年輕時就聽從自己的內心,找到了自己真愛的事業,自此以後,終生不改。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怎麼過由你自己說了算。

怕的就是我們不願面對或是時時壓抑真實的自我,隨波逐流抑或陷入迷障。

日常生活中,我們逃避真我的例子很多。

譬如,大家都認為自信、陽光、脾氣好等性格特質更能取悅於人,你不自覺就戴上面具開始表演,盡力掩藏可能是自卑、內向、差勁的一面。根據別人的期待來調整自己的面具,試圖給所有人留下好的一面。

尋找“真我”可能是我們最該花精力的一件事

或是在群體討論表達觀點時,你始終迎合其他佔多數的觀點,希望在這種集體氛圍中靠近大多數人,害怕真實的觀點是少數的那一方,從而被孤立或是非議。

而究其根源,還是在於人很容易依賴外界尋求對自身的認同,自己內心不夠強大,不能接納真實的自己。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正是藉由和這個社會的相互作用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傾向於向外求肯定,獲得存在感。

也因此,周圍環境裡的主要輿論、主流價值觀等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力是深遠的,致使我們很容易在堅持真我的路上半途而廢或是迷失方向。

電影《死亡詩社》裡的威爾頓學院,其實是禁錮內心自由打壓追求真我的一種象徵,而基廷老師則代表著心靈自由、尊重內心的精神追求。由於一部分學生的妥協和學校的強硬,基廷被開除,這一結果很悲傷甚至殘酷。有時候,堅持追求真我、做自己的聲音很微弱。

而在我們真實生活中,這種影響力不像文學作品裡那麼直觀激烈,然則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遠。有些人盲目人云亦云,將物質極度富裕作為唯一人生目標,他們也許都沒搞清楚自己這輩子想要什麼,只是因為豔羨旁人,於是一頭扎進慾望的深淵。


尋找“真我”可能是我們最該花精力的一件事


既然一切都是內心太脆弱惹的禍,那麼就要潛心修煉內功,夯實筋骨。

我的建議是,不要逃避真實的自己,多去經歷,多去磨鍊,在這人世中起伏,“知行合一”

這便是你找到真正內心的途徑,而在不斷與這個世界互動的過程中,你也會明白,沒有什麼比真正的你更強大,也只有你自己是支撐你走完這一生的唯一依靠。

所以,還有什麼猶豫的呢,和自己攜手,笑傲江湖。

尋找“真我”可能是我們最該花精力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