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因為幸福很難,被善待很難。所以他們往往更懂得珍惜和愛護。一個從來不曾得到過愛的人,會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再也不相信愛,心中充滿憎恨。還有就是繼續相信愛,一旦上天給了他幸福或者幸福的可能,他就會比任何人都知足也更珍惜。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1]。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2]。該片於2017年9月7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12月15日在中國、北美地區同步上映[3]。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鍾楚曦飾)、林丁丁(楊採鈺飾)、郝淑雯(李曉峰飾)、陳燦(王天辰飾)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芳華》是相當典型的,馮小剛式分裂的再度上演。這部電影糅合了嚴歌苓小說裡,對文工團生活,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消化影射。天天高呼打敵人,敵人卻不知道在哪,最後只能搞起內部傾軋的老戲法。馮小剛削弱了女生之間的勾心鬥角鮮血淋漓,也修正了幾個角色的黑化程度,往好的方向去扶了。可是,後半部的《芳華》,更明顯是馮小剛自己的文工團情愫大噴發。他一個美工小弟,也想要讚美自己的青春——誰沒年輕過。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馮小剛的《芳華》是穗子朱唇皓齒咬破的西紅柿,是練功房裡低鳴的大提琴,是泳池旁戲水女孩兒們溼漉漉的烏髮和男孩面前著急收衣裳時的嬌羞,是深夜裡不曾捅破薄紙的青春男女,往燈外圍一圈紅紗布,讓毛絨絨的燈光變成羅曼蒂克的紅,聽鄧麗君靡靡之音。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活雷鋒”劉峰因為擁抱了心儀已久的女文藝兵林丁丁而身敗名裂,被下放到伐木連,最後在對越戰場上失去了許多親愛的戰友,還有自己的一條胳膊;“反革命”父親死在勞改農場的何小萍,在文工團備受欺辱,看到善良人劉峰被處分也同時心灰意冷去了野戰醫院,在對越戰場上見過太多鮮血淋漓,精神失常。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小說以“觸摸事件”為核心,來反思當時環境對人性的壓抑,以及事件發生後劉峰和四個女兵不同的命運走向,電影則更多表現出對集體主義生活中的女兵、男兵群體的浪漫想象,對集體主義的懷戀情緒過於濃郁。小說重點在反思集體主義生活對個體的傷害,對情感的壓抑。電影中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場景表現,像一個兩小無猜的大觀園,其中隱含的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對立減少了,尤其是小說營造的禁慾主義的氣氛沒有了。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然而在電影《芳華》裡,馮小剛又借到了坦克,可這一次,他卻不是為了逗人家笑的,他在用心講述一個西南軍區文工團的故事,還有那些被無情的國家機器和肆意的時代車輪所碾碎的善良與芳華。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馮小剛有意無意之間探觸到了社會主義遺產的深層次問題,講述的其實是神性光芒漸漸褪去遁入世俗生活的精神歷程。戰爭那場戲尤其接近道成肉身的神學救贖意味。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這場戰爭活著不如死去,那個年代清醒不如瘋魔。倘若這樣犧牲,劉峰便能被寫成歌,在心上人的歌喉裡成為不朽;假如繼續痴癲,小萍就能一直跳舞,在幻夢裡領舞到老去。可惜文工團的臺上沒有不散的舞,滇緬的沼澤裡唱不出永恆的歌。他們像熟透的番茄、將化的雪糕,在青春裡一個趔趄,再回首已是面目全非。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片式的情節,符號化的年代,流水賬的青春。我能理解對於青春的執念和自我沉溺


讓我們看到一個特殊的時代,看到那代人信仰的幻滅,故事裡沒有敵人,但敵人又無處不在,好壞善惡都只是一線之間。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雖然馮小剛在電影中美化原諒了這些人,但在故事中這些人不正是兩個悲劇人物的施暴者,或像穗子一般,是對他們的痛苦無動於衷的看客嗎?受傷害的人被忽略就算了,還要自我感動,我想問:有什麼值得感動呢?是否有些虛情假意呢?所以我並不覺得這些電影的缺陷和審查有什麼關係,因為馮小剛無意要拍時代、也無意要關心真正的悲劇人物,他只是需要營造一種情緒、共鳴,來製造通俗的、普羅大眾的情緒宣洩,這是他的電影一以貫之的目的,只是他想美化記錄的青春正好觸碰到了一些時代背景而已,覺得他有什麼言外之意,或是表達在審查中遭受了多少委屈,對我而言都是大家對他的誤會。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文工團沒有在戰爭年代敗下陣來,卻被鄧麗君的溫水熨帖打得丟盔卸甲。這可能是個事實,但分裂的馮小剛,顯然沒有想好,如何去反思這場大型的瘋人院精神虐待。你為所謂的情懷買單,為不再擁有電影記憶的父母輩落淚,你以為這是一壺好酒。實際上,更像是損傷大腦記憶的勾兌酒精——正如那場醜陋的散夥酗酒。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如此調子不同的情感拼貼,在那場恐怖,血腥和殘忍的戰爭(運動長鏡頭)過後,明顯造成了一次痛苦的靈魂撕裂。落難的劉峰和何小萍,在戰場上流盡鮮血。另一邊,文工團卻在道別酒會上,一番嗚呼哀哉表演,聲嘶力竭地發出時代有負於她們的悲鳴。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芳華》是一場老年直男癌的赤裸意淫,尤其是前期物料掛出來的大長腿,文工團,花枝招展,青春正盛。大概只是負責美,挑逗,以及那個年代的資源享受差異。歸根結底,都是麻醉與誘惑。結果,這出風華正茂,卻讓我看出來了凍徹心扉的寒意——尤其是越戰創傷後的精神病人,聚眾圍觀文工團的歌舞表演,把整部電影的情緒,壓制到了谷底,悲涼到了極點。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哭,淚,好人平安,理想破滅……這些詞,本身都是私吞的苦水,無力的告慰。

“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


《芳華》理性?青春的顏色各有不同,但是最後都變成黑白的回憶


我們心裡很清楚,無論如何時移世易,每個年代都一定會有自己的何小萍和劉峰。不如用一部《芳華》,記錄下最美好的他們,年輕過,燃燒過,努力過,愛過,也被踐踏和拋棄過。我們無力去改變任何已寫就的命運。記錄和讚美一段年華,已經是最大的溫柔。歲月流逝,芳華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