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文|坎特伯雷大主教


01鲁尔危机的发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欧洲,尤其是西欧经济的影响极为剧烈,其中,作为协约国与同盟国集团交战主战场的法国北部,更因是战区,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至于这一过程中,法国尽可能集中一切剩余社会资源服务于军事的做法,也无异于是杀鸡取卵,所以当德国投降的消息刚传来不久,法国战时经济体系的一系列弊端就凸显了出来,将这个国家推向新的危机当中。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为了恢复由于战争蹂躏而虚弱不堪的国民经济,法国政府一方面向美国借款,以缓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则把自己的债务压力,试图转嫁到战败国头上。可是,由于协约国干预苏俄内政的军事行动迟迟不见结束,法国的财政仍未完成全面的的转型与恢复,相反支出仍不见缩减。因此,剥削战败国的做法,成为了其唯一之选。

作为中欧强国的德国,一直是法国在战后索取赔偿的重点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双方之前你死我活的战争所造成的隔阂,还与其世仇有着不小的关系。所以在凡尔赛和会上,法国对于压制德国的方案草拟极为积极,法军元帅福煦甚至抱怨说,对德国的惩罚之轻,无异于是二十年的休战。

福煦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德国的工业体系并未因此受到多少影响,可是,巨额(尤其数目还不明确,容易变成无底洞)赔款,毕竟让柏林方面有些为难,因为同法国相对稳定的政局相比,此时德国刚刚从内战中缓过劲来,而其社会上大量的为生计所迫的复员军人,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掀起滔天巨浪,所以花费一笔资金来安抚这些人极为必要,而这自然也加重了德国财政的负担,

何况他本不宽裕。所以柏林政府近乎于苦苦哀求协约国集团,尽量减轻对自己的赔款。

法国人可不管这些,他们认为德国人不是没钱还,而是根本不想还,所以才强调国内各种困难做推脱。因此,在1923年1月,法军联合比利时军队,进入德国当时最先进、也最庞大的工业园区鲁尔区,将这里的技术工人连同机器设备一并扣押,要求柏林政府尽快还款。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02英国不满法国出兵行为,暗中支持德国

法国人出兵德国这一消息,很快震动了大半个欧洲。其中最感到不满的,就是曾为法国一战盟友的大英帝国。在战争中,英国陆军由于仓促扩充,经验不足,也伤亡很大,可是在伦敦方面看来,同盟国的海军已经被瓦解,短期内不会对自己的海洋霸权构成威胁。而法国对于德国的无限压制,很有可能导致欧陆局势的失衡,原先战前法德相互牵制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法国独霸西欧,而且他身后还跟着刚刚取得独立的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欧国家。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凡尔赛和约也可视作是法国建立中欧军事集团的产物)

对于英国来说,拿破仑时代法国崛起的往事,距离一战并不遥远。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伙同法国一起剥削德国,而是努力让两个欧洲陆军强国相互牵制,这样自己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掌控海洋霸权,此乃英国的"欧陆战略"。

现在,法国强行占领鲁尔区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英国的不满,法军和比军的联合行动,不但是在他反对的前提下进行的,还可能预示着法国成为挑战自己传统战略的潜在敌人。于是,英国方面暗中支持德方柏林政府要求减少赔款等要求,以报复法国出兵占领德国工业区的做法。

法国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这样做有多么不明智,鲁尔区的工人面对法军要求恢复生产的命令反应冷淡,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得到了本国政府的暗示,那就是消极抵制法军的武装占领,而他们怠工的做法不但不会招来惩罚,反而会得到魏玛政府的补贴。不干活还有钱拿,谁不愿意做呢?法军总不能因为其不做工,就直接刺刀见红吧?法国士兵与德国工人就这样对峙起来。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今日德国鲁尔工业区)

03英法嫌隙扩大

英国人看到法军的占领没有达到索取赔款的效果,自然是暗中窃喜,于是,他们施展两面手法,一面假装关心法国的困境,劝说其撤回大军,另一面则拉拢德国,使得其能够扮演自己制衡法国的棋子角色。英国人的这种做法很快让法国感到不快,而德国人由于自己的财政压力短期内未见减轻,也对英国人没增加多少好感。英法矛盾的种子由此种下,直到纳粹德国入侵法国的战争爆发,双方相互指责达到高峰。


04美国势力的渗透

法军由于从柏林方面榨取不到更多赔款,还得给自己的占领军开支埋单,所以匆忙撤退。当法军离开后不久,有巴黎方面代表参与的涉及德国赔款的委员会就提谋求制定一个解决方案,以缓和法德之间的对立情绪,顺便挽回法国的颜面。

此时,因一战而受惠的美利坚合众国,也从法军占领鲁尔区危机中,看到了扩张自己势力的机会。美国银行家道威斯就应赔款委员会的请求,联合一批欧美金融大腕向德法政府提出贷款给德国,以弥补法国经济损失的办法。这套方案很快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不过美国人也是无利不起早,美国资本家借助这个机会,一定程度上渗透进了魏玛德国的财政体系。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道威斯以后,杨格等资本家仿而效之,都把德国和法国的经济纠纷当做一笔生意来做。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英国人的暗中支持与美国人公然的干预,使得原先困扰德国人的赔款重负,成为了自己摆脱战败国的阴霾、重新回归西方主导下的战后国际新秩序的良机。在美国资金的援助下,德国不但一步步将崩溃边缘的经济拉回到了安全区,还在英美等国的认可下加入国联。英国人扶植德国制约战前盟友法国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至于法国内阁也因出兵鲁尔区未得到实际利益而备受指责,匆忙下台,法国内部重又陷入到无休止的权力斗争当中。


05"大陆均势战略"的副作用

不过,英国"欧陆战略"见效的背后,却是以牺牲与法国合作关系和将美国人势力引入欧洲为代价的。二战后英国追随美国,游离于欧共体之外的外交方针,从此可见端倪,而英国人所未能想到的是,法军占领鲁尔区的影响并未因法军撤出而结束,反而成为了国内民粹主义抬头的动力。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到来和持续恶化,也让英国曾费尽心思构建的欧陆格局,再度出现逆转,西欧诸国几度剑拔弩张,不过这一次,曾经与自己意见不合的法国,由于之前占领鲁尔区的行动未得到英国支持,所以对德外交愈发消极,例如法国政府在纳粹势力的上升面前无动于衷,即是显著的例子。而此时,英国的张伯伦政府还在为法德相互势均力敌的表象而沾沾自喜呢。

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为何暗中帮助昔日敌人德国?

(英国首相张伯伦,左一)

在鲁尔危机中,英国人苦心营造的欧陆均势战略,并没有减缓英国自一战以来的衰落趋势,反而沉重打击了传统盟友法国的信心,而德国因英国的暗中支持,不但在对协约国赔款一事上增加了回旋余地,还利用英人战略均势的需求,逐步走上了重整军备的道路。至于美国势力的渗透,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英国对于欧洲大陆的影响力,使得英国由原来的独大格局,被英美平起平坐所取代。因此,英国在鲁尔危机前后的举措可以说是弄巧成拙,赔了夫人又折兵。

参考文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