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在上海乃至全國,說起復旦和交大,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上海考生和家長眼中,“清北復交”就是最頂尖名校的代名詞。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但所謂惺惺相惜,就如北大和清華在北京,復旦和交大同處於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也難免被人拿來比較。於是,有關競爭的話題一直絡繹不絕。

可今天,我們要說的復旦和交大演繹的一段佳話,因為抗疫,為了上海、全國乃至全人類的健康,就要說到“硬核教授”張文宏。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這次,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的張文宏,金句頻出,可謂家喻戶曉,不僅僅是上海的一張“名片”,也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代表,知名度最高的教授,他曾在開學時給復旦學子和校友“上第一課”,更是多次受駐外使領館邀請,與全球華人華僑、留學生互動交流,共同抗擊疫情。

知名畫家吳正恭則是上海交通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的教授,這次雖然沒能去一線,卻以特殊的方式表達了對張文宏和醫護人員的敬意:他用將近1個月時間,創作了一幅標題為《華山醫院張文宏醫生》的肖像畫,這幅畫寬47釐米、高59釐米。畫中的張文宏,正是讓人備感熟悉與親切的形象: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眉眼間略帶倦意,有黑眼圈,卻神色堅毅,似向人們傳遞著抗擊疫情的信心。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上個週末,上海交大迎來了124週年校慶,歷史首次,全球交大校友和嘉賓雲相聚。巧合的是,4月10日,張文宏現身上海中華藝術宮展廳,在觀看新近揭幕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時,他邂逅另一個“自己”——正是吳正恭教授為他畫的一幅色粉畫肖像,兩個“張文宏”同框留影,成為經典一幕。

大家對張文宏教授已經是耳熟能詳了,那這幅畫的作者吳正恭教授呢?

吳教授其實也是在書畫界赫赫有名,他可是改革開放年代上海灘第一位“中學生美術競賽狀元”。1978年,他就獲得過“上海市中學生美術競賽”第一名。1961年6月生於上海的吳教授,童年時代就已顯示了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和才能,自13歲起每年都有作品在上海市美術館舉辦的學生畫展中展出。1978年9月,中學尚未畢業,即被破格錄取進入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美術,1982年7月畢業。1984年至1985年曾在上海工藝美術學院任教,1985年7月赴美留學。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1987年9月,吳教授進入美國曆史最悠久的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專攻油畫。在校期間,曾獲“卡佩爾獎”、“莫里斯·布萊克本風景畫獎”、“法蘭西斯·伯格曼紀念獎”及“凱瑟琳·格蘭特紀念獎”。其作品曾先後陳列於比華利山莊的奧利·芬德利畫廊、洛杉磯的大衛·賈斯廷·萊斯特畫廊、紐約的大中心藝術畫廊及費城最老最大的紐曼畫廊。2003年他學成回國,來到上海交大傳媒與設計學院,擔任美術專業的負責人。

當天張文宏觀展時,吳正恭正在為觀眾做導賞。兩人碰面,吳正恭用上海話和他打招呼,張文宏則笑言:“儂畫得比我本人的樣子好(你畫得比我本人的樣子好)。我一開始認不出來,這帥哥是誰啦?很顯然,他看上去比我更加智慧,比我更加堅毅。”在現場觀眾的見證下,吳正恭將畫作贈與張文宏,以表達對醫護工作者辛勤付出、默默奉獻的感激之情與敬意。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為什麼想到畫張文宏?吳正恭坦言,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只要悶兩個星期,就把病毒給悶死了”等不少從張文宏口中蹦出的金句,給太多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張文宏憑藉專業智慧與人格魅力,在百姓大眾之中發揮很大作用。

吳正恭表示,儘管他此前與張文宏素不相識,但卻對他欽佩已久:“其實在張文宏醫生成為‘網紅’之前,我早在5年前,就通過一篇《張文宏:西醫也要講因人而異》的文章知道了他。我當時就認為,張文宏醫生是一個思維水平極高的人。他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上海醫生’和‘阿拉上海人’的風格特點——實在、務實、風趣。”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前些日子,當疫情襲來,上海市美協、上海市教委紛紛號召美術工作者、高校教師,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做這場戰“疫”的表達者,吳正恭深感自己責無旁貸,於是很快就決定了畫張文宏。

2月17日,吳正恭接到了展覽的徵稿通知。此時,距離3月15日的截稿日期不到1個月。

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創作好一幅既契合主題又不失藝術水準的作品?吳正恭想到了用色粉畫張文宏肖像。在創作過程中,吳正恭採用了“移植”的辦法,還聽取了很多人的意見,綜合成這讓張文宏這位主人公都感到驚訝的經典之作。

上海“美術狀元”吳正恭畫的《張文宏》,演繹復旦和交大一段佳話

一幅《張文宏》的畫演繹出復旦和交大兩位教授的情誼,更體現出上海數萬名醫護人員在這次抗疫阻擊戰中的精誠合作和無私奉獻。這次上海援鄂醫療隊1600多人,他們大部分來自復旦系的華山、中山和交大系的瑞金、仁濟等知名三甲醫院,大家在雷神山、在方艙醫院,在最艱難的前線,攜手為抗擊疫情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信在今後的發展中,復旦和上海交大也將演繹出更多的佳話。


本文圖文參考:上觀、文匯、交大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