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王”劉光戰帶領貧困戶過上“甜蜜”生活

“農忙時節就到園子裡摘桃子,農閒時就來除草剪枝,每月能掙千把塊錢,足以改善家裡的貧困狀況。”1月3日,在黃河故道邊的蕭縣劉套鎮桃樹種植基地,王百軍和其他村民正忙著修剪桃樹,清理雜草。

43歲的王百軍是劉套鎮中徐安村的貧困戶,苦於無技術無資金,無法摘掉“窮帽子”。村裡的“桃王”劉光戰了解到王百軍的情況後,讓他到自己的桃園務工。在中徐安村,像王百軍一樣靠在桃園打工實現脫貧的貧困戶還有不少。

說起劉光戰,是當地有名的“桃王”,種桃20餘年。生在農村的他天生不服輸,憑著勤奮努力,打造出了一條從育苗、栽種、採摘、銷售、深加工再到桃文化旅遊、桃木工藝品的全產業鏈,先後成立了安徽桃時代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安徽省光戰桃樹研究所、安徽省蕭縣桃豐專業合作社。

1月3日下午,皖北晨刊記者見到劉光戰的時候,他正在桃園裡和蕭縣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查看其新育苗的毛桃新一代“久不軟”系列的生長情況。

痴迷桃子的劉光戰一直潛心鑽研種桃的核心技術,吸引當地種桃農戶和專家前來交流探討種桃經驗,改進和完善種桃技術。慢慢地,他不再一味追求產量,力爭提高桃子的品質。他以久不軟、高產的早熟桃為標本,選擇多種桃樹品種雜交,推出適合普通農民種植的桃苗,藉助外力,讓桃樹產桃持續時間延長。“早熟桃一般7月前就已全部上市,提升農業技術、轉變產業業態後,劉套的桃子一年到頭都可以供應市場。”劉光戰說,劉套鎮的桃子產量豐,果實味美、肉厚、皮亮、不易軟、存儲時間長,成熟後不愁賣上高價,通過電商平臺,直銷廣州等東南沿海城市。

近年來,劉光戰不僅吸納貧困戶到桃園打工,幫助他們脫貧致富,還不斷為周邊群眾提供桃樹種植技術指導,助力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在他的帶領下,全鎮土地流轉2800畝,集中種植桃子,使周邊2000多農戶包括700多個貧困戶就地務工,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真正實現農業規模化、農民職業化。劉光戰還免費送苗,提供實地技術指導,幫助200餘戶弱勢群眾改良品種,讓他們不出村就有掙錢門路。2019年,他通過電商扶貧驛站,幫助周邊種植戶銷售桃子2000餘噸,幫助蕭縣人在六安、湖南、湖北等地建立優質桃產業基地20餘萬畝。

“今後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把桃子產業做大做強,同時發展好桃文化樂園、鄉村旅遊,做活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的桃文章,使桃產業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讓鄉親們都能種植好桃樹,過上甜蜜的生活。”劉光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