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直播“帶貨”,切莫權力“越俎”

開年以來,為了破解農產品因疫情影響而面臨的滯銷等問題,許多基層幹部開始在互聯網平臺直播“帶貨”。“2020年,可以看成是‘縣長直播’元年。無論是參與直播地域,還是聚焦的特色產品種類,以及‘帶貨’的數量等,均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指數級爆發。”(4月11日 中國青年網)

近期以來,幹部“帶貨”甚熱,尤其是基層領導幹部,網絡上陣搞直播,為當地產品吆喝,當起名副其實的“推銷員”。如近日啟動的“中國荊楚味 湖北農產品”促銷活動,多個縣市有關領導變身電商主播,為當地農產品“帶貨”。通過這種方式,為產品打開銷路,較快進入流通環節,到達消費領域。特別是某些滯銷產品,更能產生名人效應,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解決了賣貨難問題。

然而,幹部直播“帶貨”,也存在諸多弊端。

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當中,直接參與活動的是各經濟主體,最終到達消費領域。如何保障眾多的經濟主題有序參與?需經濟規則進行規範約束。各級黨委政府,既是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規則的執行者,主要職能是營造公正環境,促進經濟主體公平競爭,保障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與市場經濟是管理與被管理、協調與被協調、服務與被服務關係。

幹部“帶貨”,影響公平競爭。我們知道,經濟主體的產品銷售,質量是當之無愧的“硬核”,拋開價格因素、營銷策略、服務態度不說,做到適銷對路,符合社會需求,滿足消費需要,才能為社會所接納,成為暢銷產品。幹部是各級黨委政府職能職責的行使者,尤其是地方領導幹部,擁有一定權力,管理一方資源,集中大量的人脈,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帶著公權參與市場經濟,用公眾影響力為某些產品代言促銷,極有可能產生“不買也得買”“看面子必須買”等情況,勢必破壞市場公平競爭。

幹部“帶貨”,影響規則執行。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經濟社會能夠有序運行,靠的就是法律法規。各經濟主體在規則之下規範生產,守法經營,合理盈利。倘若逾越規則,就會受到相關黨政部門處理。幹部直播“帶貨”,無疑充當了促銷角色,直接參與了市場競爭,有既當裁判,又是運動員之嫌。如果出現違規生產經營,誰來執誰的法?況且領導幹部不宜近距離參與商品銷售,要與企業保持“親”“清”關係。

市場有規則,“帶貨”需謹慎。維護經濟秩序,為企業生產經營營造良好環境,確保各企業間公平競爭,方是幹部的主要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