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成今年光伏產業“主戰場”降價是大勢所趨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截至4月10日,已有12家光伏概念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報業績預告。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業績預計欠佳的公司佔比近六成。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疫情對光伏企業的影響將在今年二、三季度集中展現,特別是佔比較大的海外市場需求轉差,導致組件進一步跌價,給今年光伏企業的業績帶來不確定性。今年的國內市場將成為光伏企業的“主戰場”。企業要在政策指導下,通過產品迭代以及推進技術進步,實現降本增效。

為了穩定行業預期,我國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以及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日前已正式落地。

疫情拖累一季報

截至4月10日,WIND數據顯示,已有12家光伏概念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包括首虧、續虧、預減及略減在內的業績欠佳企業有7家,佔比近60%。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不少光伏企業的業務受較大影響。不過,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為確保完成全年目標,各大公司均加快了相關業務推進。

陽光電源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1.45億元至1.62億元,同比下降約5%至15%。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受疫情影響,公司電站系統集成業務受影響較大。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項目開工逐步增加,公司生產經營已恢復正常。

天龍光電公告稱,預計一季度虧損200萬元至4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312萬元。公司表示,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主要是公司一直處於停產狀態,經營業績未有好轉。

科士達預計,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52.18萬元至2628.28萬元,同比下降40%至60%。科士達表示,受全球範圍內疫情影響,公司及上下游產業鏈復工延遲,國內外業務存在項目暫停或延期、物流及交通限制等不利因素,以致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出現下滑,對公司一季度業績造成影響。公司董事長劉程宇在近日的業績說明會上稱,一季度業績下滑主要是2月份國內疫情導致的,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恢復,後續業績有望追趕上來。

晶盛機電則預計,一季度實現淨利1.26億元至1.39億元,同比增長0%至10%。公司表示,報告期內,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春節後復工時間有所影響。復工復產後,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經營,按計劃推動在手訂單的交付、驗收工作,2020年第一季度整體經營情況較為穩定。

相比之下,錦浪科技的一季報業績表現較為靚麗。由於一季度海外市場的貢獻較大,錦浪科技預計,一季度盈利5800萬元至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超過700%。不過,公司也表示,因為疫情的原因,工廠恢復正常生產比計劃延遲,對公司產出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公司積極開展復工復產工作,產能得到充分釋放,產量也獲得提升。

海外出貨量或下降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光伏海外項目從3月中旬開始便受到疫情明顯的影響,包括大型項目延期招標等,如法國相關項目招標截止日期推遲,沙特、阿聯酋等國宣佈招標結果延期公佈,德國、荷蘭的行業協會建議將現行鼓勵光伏行業發展的項目週期延長。目前,大型地面電站項目暫未受較大影響,但工商業及戶用項目影響較大。

在國內光伏組件生產企業方面,目前海外訂單的溝通和交付均受到影響。例如組件到港後清關時間延長,增加了企業的倉庫成本;內陸運輸的效率下降,疊加工人復工受影響。不過,目前主要的在建海外項目尚沒有出現延期或者取消的情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原本是海外出貨量高峰的二季度,今年受海外疫情的影響,需求預計會顯著下降,若後續疫情仍得不到有效控制,預計三季度也會受到影響。諮詢機構PVInfoLink最新調研顯示,今年二季度到三季度海外需求轉差將導致組件進一步跌價,後續組件價格的下跌將會更為明顯,包括價格高檔持穩的美國市場也出現組件價格鬆動的情形。

4月9日,海外市場佔公司營收60%的錦浪科技高管對記者表示,因部分元器件依賴於進口,因此預計海外疫情的蔓延對公司供應較緊張的影響可能會在二季度出現。

上述高管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全球光伏市場均面臨供應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受限以及需求削減等問題。目前錦浪科技的訂單呈現飽和狀態,今年國內戶用市場可以為公司的訂單提供一定的保障, 但若國外疫情持續發酵,將給公司中短期經營帶來嚴峻挑戰。

科士達董事長劉程宇則表示,目前的海外市場中,主要是產品出口歐洲受到了影響,但是總體來說,需求端影響不大。

隆基股份去年海外市場佔公司營收60%以上,董事長助理王英歌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接單的情況來看,隆基股份無太大影響,上半年訂單比較飽和,下半年也有部分鎖單,公司2020全年的出貨預期沒有改變。

近日,IHS Markit下調了全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至105GW,同比下降16%。其表示,2020年上半年完成的幾乎所有大型項目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屋頂安裝也將被暫停。新冠肺炎疫情還將嚴重打擊2020年下半年新項目的規劃和啟動。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將是歐洲、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不過,該機構將其對中國2020年光伏裝置的預測提高到45吉瓦,比一般市場預期高出5吉瓦。

降價是大勢所趨

4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公佈了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給光伏項目的申報和開工指明瞭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擔心海外疫情影響或將導致國內產能過剩,供過於求將使產品價格下跌。

3月26日,通威股份發佈4月份電池全線降價信息。其中,多晶電池片下降0.03元/W,降幅4%;單晶M2電池下降7%,單晶G1、M6電池下降6%,鑄錠單晶電池下降7.5%。

4月9日,隆基股份也公示了4月份硅片價格。其中,166mm硅片及158.75mm硅片標價相比3月25日公示的價格,均降低了0.15元/片,降幅為4.5%。

錦浪科技財務總監郭俊強表示,整個光伏市場,降價是一個大趨勢。在過往的幾年裡,每瓦的成本都會有10%左右的下降。生產企業不斷通過產品迭代以及推進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從而獲得更廣闊的市場。

受補貼下滑因素影響,行業集中度開始快速提升。今年3月以來,通威股份、愛旭科技等龍頭企業均發佈了三年期的擴產規劃,協鑫集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也有較大規模的擴產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