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最右」频道的微博,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推出「最右」频道的微博,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提权优质轻度内容,强化议程设置作用。


作者 | 黎佳瑜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的第99篇产品观察


疫情期间,微博开始内测“最右”频道。


1月21日,神最右官方微博“神右君”发布了神最右集锦第一期,2月9日启动“寻找神右君”活动。在部分用户的微博App中也出现了最右频道。


该频道的入口位于推荐页上方的频道栏目中,排在热门、抗击肺炎、同城、榜单之后,比较靠前。内测期间,最右频道只对部分用户开放,并在频道顶部开通了用于收集反馈的内测调研入口。

推出「最右」频道的微博,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区别于推荐栏下的其他频道,最右并不是某个特定垂类的集合,而是收录相对优质的微博评论与转发内容。


结合最右频道官方微博“神右君”的解读,“神最右”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围绕某条微博、在转发或评论中进行二次创作;二是与人无关而与内容有关,强调优质内容的输出;三是引起广泛传播。


由于微博的社交媒体传播特性,“神最右”的传播链路里,往往需要一到多个具有传播能力的账号作为节点,最典型就是官媒、大V或KOL转发扩散。


《新商业情报NBT》观察发现,最右频道的信息流并非按时间排序,近三日内的微博都有可能出现在时间线上。这些微博中既有“神最右”本身,也有对其他用户“神最右”的转发。大V用户是最右频道的主力,偶尔出现的非大V用户,其粉丝数量也在几千到数万不等。


从内容方向来看,这些“最右”的原博以时事热点为主,鲜有泛娱乐内容。除了“抖机灵”式的点评以外,被收录的“神最右”大多是帮助用户获取更多信息的专业科普,或是能够引起广泛传播与讨论的总结式评论和优质观点输出。


启动“寻找神右君”活动是为了配合最右频道的上线,鼓励用户发现与转发优质的“最右”内容。这一活动为最右频道输送内容的同时,也意在重新唤起与塑造用户对“神最右”的认知。


不过,首季活动为定向邀请制,只有收到官博私信的的优质创作者才有资格参与,这或许是出于保证内容质量、突出KOL传播扩散作用的考量。第二季活动在2月20日上线,参与者以5万粉丝数为界,被划分为创作者(博主)赛道和普通用户赛道,前者能够获得更高奖金奖励和推广资源奖励。


推出「最右」频道的微博,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最右的收录逻辑源于微博早年间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现象“神最右”。微博的转发机制类似网络的网友盖楼,历史转发者与内容从最右侧开始排列显示,因此被多人主动传播的评论/转发往往会排在最右。


在早期的微博上,最右的评论成为了原发微博之外的又一个内容富矿,与受到讨论氛围和段子手文化熏陶的内容创作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神最右”往往被用来称呼那些“比原文都有趣,比原文好看,有一语道破的感觉”,并被微博网友频繁转发的内容。甚至最右App的名字也由此得来。


早在2014年,微博就曾在其网页端的“热门微博”栏目增加“神最右”分类,但在此后的产品迭代过程中被移除。此后,泛娱乐内容与用户逐渐占领主阵地,微博饱受数据注水与造假之困,评论、转发先后成为重灾区,“神最右”这种依赖转发传播的内容形式也逐渐淡出用户的视野。


微博选择重启“最右”频道,不只是一场对PC时代的怀旧,而是要提升优质评论与转发内容的权重,进行一场“文艺复兴”。


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的内容创作生态,让优质内容的供给缺失成为微博一直以来的困境。就在3月,微博还曾推出“千人保底500元创作计划”,鼓励优质内容生产。同时,微博需要提供畅通的曝光通道,吸引更多用户进行内容的生产,并从中筛选出优质内容。


过去,微博用热转与热评构建了一套优质内容的筛选机制,但如上文所说,缘起于流量文化的数据之困让热转和热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微博甚至不得不数次调整算法。而“神最右”与热转热评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内容本身的质量为第一标准,而非人或数据。


相比于原创,转发和评论是一种门槛更低的轻度内容生产方式,能够对内容生态起到补充作用的同时,也因为较强的互动性而提高内容的流动频率和传播速度。但无意义争论对于微博整体讨论氛围的消解,正在带来观点的隐匿化和私密化趋势,加速了微博互动性的衰弱。


最右频道的作用在于从中打捞、筛选与呈现优质的轻度内容,这也是作为配套活动的“寻找神右君”更强调“发现”而非“生产”的原因。如果最右频道和其依靠用户转发的筛选机制能够顺畅运作,就能在提权优质内容的同时,改善用户对于转发、评论区的使用频率及使用体验。


推出「最右」频道的微博,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对于微博而言,最右频道要引导一个更专注观点表达和内容质量的讨论氛围,更大的意义在于强化自身对社会舆论的议程设置作用。


微博的社交媒体属性,以及庞大的用户体量,都使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社交舆论场。微博对于重大社会公共议题的发酵与传播作用,在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尤其明显。公开数据表明,在疫情等因素作用下,微博今年春节期间的信息流曝光量同比增长一倍,假期结束后增长50%。


“我们让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和公众都能够参与讨论。我们让媒体能够借助平台及时地传播信息,让KOL得到更多的关注,让公众的声音能够及时地得到政府的回应。”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在今年2月举行的微博2019Q4及全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在这样一个社交舆论场上,对信息传播链条中关键节点的识别、筛选与呈现,将影响甚至决定社会公共舆情的走向。

身兼价值输出功能与传播作用的“神最右”,天然适合成为引导舆论走向的关键节点,而将“神最右”频道化以突出其价值,则是发挥其议程设置作用的第一步。


不过,就内测情况而言,沉寂已久的“神最右”还需要重新树立用户对这种内容形式的认知,以及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完善最右频道的内容筛选机制。相比于其他分类标签,“神最右”的内容特性,及其社会热点与公共议题的舆论影响力,都使最右频道有着更高的筛选要求。


内测期间,对内容质量的把握由“神右推荐官”(即受邀请的优质内容生产者)推荐+微博系统筛选的方式完成。微博尝试过扩大“神右推荐官”的覆盖范围,并推出了面向MCN机构的激励计划,但在四月并没有继续推出“寻找神右君”活动。


当最右频道完成测试、正式上线,推荐权利继续由少数人掌握还是向所有用户开放,微博系统采取怎样的筛选标准,如何保证“神最右”的内容供给,都将是微博需要回答的问题。至少,目前的最右频道还没有给微博带来明显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