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他开始人生第一次“北漂”

编者按:“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二十多年前的老歌,今日听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

  日子每天都是新的,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这个崇尚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日子里,央视网推出三期《平凡的日子》报道,走近三位非常时期也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听他们讲述工作中的苦与乐;也通过他们,看见生活百态。

  央视网消息:凌晨三点,北京西城的某个小区仍在沉睡。

  门卫室的灯还亮着,老谢刚为回家的人测完体温,一两个小时后他又将送第一批早起的人出门。

  这是老谢在北京当保安的第10个月。

  今年53岁的老谢是河北人,之前在老家县城的汽车配件厂上班。近两年,厂子越发不景气,他年纪也大了,两个儿子都劝他换个活儿。

  去年夏天,老谢开始人生第一次“北漂”。今年1月,他来到现在这个小区。

  老谢原本是打算回老家过年的,母亲已经85岁了,想多陪陪她。但保安公司人手不够,老谢想着自己家离得近,便主动提出留在北京值班,节后再回家。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回家的计划也一推再推。

52岁,他开始人生第一次“北漂”

  整个小区的安保工作由老谢和同事两人负责。这份工作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个月上15天白班和15天夜班,白班是早七点到晚七点,夜班相反。休假需要提前申请,等公司派一个人过来补缺,自己才能离开。两个人轮流买菜做饭,吃饭也得轮流回宿舍吃,确保岗位上时时有人。休息时间老谢会在小区周边的公园、广场走走,还特意去了天安门。

  疫情暴发后,老谢的工作和生活悄然改变——

  进出小区的所有人员都要测体温,车辆后备箱也要打开接受检查,住户要出示出入证,外来人员要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还要当场扫健康码……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偶尔也会有人抱怨,但老谢从不跟人起冲突,“多解释几次,大家自然就理解了,能体谅我们。”

52岁,他开始人生第一次“北漂”

  疫情期间无法送货上门,快递都堆在小区门口,影响人车进出,大家找起来也费劲。老谢看在眼里,默默搬来一张旧桌子,按收货地址把快递分好类:南楼的放一块儿,北楼的放一块儿,同一户的快递也特意挨着,方便大家取。“保安大叔人超好。每次都把我的快递放到一起,有时候下雪下雨还会把快递转移到门卫室里。”刚搬来这个小区不久的小张觉得很暖心。

  这段时间,白班和夜班改成一周一换。不上班时,老谢就在宿舍里待着,最多在院里转一转,要买东西才会出小区,“疫情期间要小心,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52岁,他开始人生第一次“北漂”

  老谢用的是儿子淘汰的一部智能手机,已经不大好使了,通话质量时好时坏,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跟家人打电话时的满足感。每隔几天他都会向母亲报平安,也跟日思夜想的三个孙子孙女说上几句。老谢话不多,但看到新奇的玩具和文具,总会买上几个寄回老家。

  今年是老谢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当时也不让聚集,还要工作,就一个人在宿舍随便吃了点儿。”吃完年夜饭,他给家里打了电话,让母亲不要太担心,自己在北京一切都好。

  家人都没来过北京。在老谢的规划里,再等一段时间,疫情过去了,自己对北京也更熟悉了,就找个机会接家人来北京玩玩,“毕竟是首都嘛。”

  老谢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他打算继续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