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生二胎族:生育不應該從眾

拒生二胎族:生育不應該從眾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5年前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預期中的嬰兒潮並未井噴式到來。


有人做夢都想再生一個,卻因身體或經濟原因無法如願。有人各方面條件都具備,卻堅決不要二胎。


家有二寶很幸福,但生不生老二,卻是每一個家庭自己的選擇……


01

我還沒想好,

但婆婆想讓我生


“你老姑的小兒媳要生二胎了,這下他家算是兒女雙全了。”因為婆婆嘮叨,雲珍和丈夫“一氣之下”也決定要二胎。


她並不是不喜歡孩子,只是還沒想好生不生、什麼時候生這些問題。其實無論要二胎還是當初結婚,都不是出於雲珍自己的意願。


28歲還沒結婚,母親開始叨叨:“那誰都嫁人了,生娃了,你比人家還大兩歲,再不結婚就嫁不出去了!”


結婚、生育都是人生大事,理所當然應由當事人自己說了算。


但現實中,有很多人都像雲珍一樣,結婚、生子都是在家人、朋友的絮叨中倉促完成的。


“你們倆這麼年輕,怎麼不再生一個?”

“趁老大還小,趕緊生!兩個娃一起帶多好啊!”

“辛苦也就兩三年的事兒,一咬牙就過去了。”


這些嘮叨讓人覺得生個娃就跟出去旅個遊一樣簡單。十月懷胎的不易、養育孩子的艱辛,根本沒人在意。


彤彤今年38歲,大學畢業結婚,25歲就做了母親。


彤彤和老公是上海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房有車,雙方父母都剛滿60歲,論軟件、硬件,他們似乎都是生二胎的最佳人選。


2011年11月,中國全面落實“雙獨”二胎政策後,很多人都問他們什麼時候要老二。有幾個朋友就因為自己或老公不是獨生子女而遺憾,她們覺得彤彤不生老二太自私。


“這輩子就要這一個孩子。”這是彤彤和老公每次面對催生時的答案。


兒子出生後,家裡請了阿姨,彤彤的父母也來幫忙,但餵奶、換尿布、陪玩、晚上哄睡這些事兒,都是彤彤和老公親力親為。


“自己生,就得自己養。那時我們只有二十多歲,養育一個娃都常常精疲力盡。”


“那粉嘟嘟的一團肉一落地,她的眼睛就再也捨不得挪開了,半小時看不到孩子她都難受。”


彤彤老公說,原本想孩子6個月就美美地上班的彤彤,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後才重返職場。孩子的到來也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她很享受其中,但同樣的程序再走一遍,她一點信心都沒有。


彤彤說,兒子從出生到一歲,她至少老了5歲。


生娃前,她是沾枕頭就睡,打雷都不帶醒的。有了孩子後,他一個小翻身,彤彤都會馬上醒,餵奶、換尿布,每晚三四次,如果孩子稍微有點不舒服,她就整宿睡不著。


長期熬夜,加上沒時間護理和保養,彤彤說生完孩子,她老了好幾歲,身體也大不如前。


現在,彤彤的兒子13歲了,她的睡眠還沒調整過來,夜裡還會醒一兩次。


她坦言,自己很喜歡孩子,喜歡就會投入百分百的心力,但她的身體和心理狀況都不允許她再這麼投入一次。


“二胎政策很誘人,我也認真考慮過。但我覺得跟風或想當然地要二胎,對自己和孩子都不負責。”


作為孩子的輔助看護人,彤彤父母也支持他們不要二胎的決定。


彤彤媽媽說,孩子小時候每生一次病,她都會好幾天睡不著。這份兒操心,姥姥可真受不了第二回。


其實,


二胎政策剛出來時,彤彤的公公曾旁敲側擊,試探性地問她什麼時候要老二,“我老公從我手上接過電話,直接給回絕了。”


後來彤彤的奶奶從老家過來,幫忙帶了3個月孩子後暴瘦12斤,自那以後,公公婆婆再也不提二胎的事兒了。


“那些敢要二胎的夫妻,大部分都是有強有力的後盾。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承擔了大部分養育孩子的責任。但凡是媽媽親自帶孩子的,沒幾個願意要二胎的。”一位拒生二胎媽媽的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02

家裡有個吞金獸


二胎政策放開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做了《二胎政策變化下的生育意願與行為選擇》的研究:


“在政策鬆動期,人們普遍經歷了生育意願方面的思考,一些人即使政策放開也堅決不要二胎。”


在不要二胎的人群中,“生育成本起著決定性影響”


經濟壓力不光存在於那些收入偏低的家庭。很多收入中上等的家庭,也有這個方面的顧慮。


琳琅父親是公司老總,老公是創一代,他們家房子是價值兩千多萬的疊層別墅。她和老公是85後,按理說他們應該生二胎。但直到琳琅女兒上了一年級,二胎還沒提上日程。


琳琅曾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月入過萬。去年女兒上小學,她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老公月薪5萬左右,她卻覺得日子過得緊巴巴。


“我們家孩子上了圍棋、英語和舞蹈等興趣班,都是她自己強烈要求報的,加上必須要學的游泳,這樣算下來,她每月的開銷比我原來一個月工資還多。”


加上去遊樂園、吃飯、買玩具,帶娃出一次門,少則七八百,多則上千元。


琳琅說,生老二也要一視同仁,總不能老大富養,老二窮養吧?


“我家孩子真算不上高消費。”琳琅一邊說,一邊讓記者看孩子的衣櫃,大部分都是普通品牌。


“我朋友、鄰居,給孩子穿的都是LV、Gucci等大牌。他們寧願只要一個娃,也要讓孩子從小就比別人過得優越。”


女兒剛上小學,琳琅就開始從自己的零花錢裡省出教育基金,一個月5000元。因為她知道,北京稍微好一點的學校都會定期組織學生出國遊學,出一次國至少三四萬。


生娃前,老公每年都會給她買四五個大牌包包,但閨女上幼兒園後,琳琅每年頂多買一個包。


朋友不理解她這樣的家庭,怎麼會因為經濟壓力不想要二胎?


但是她的閨蜜雯子感同身受。


雯子和琳琅家條件差不多,兩人經常交流育兒心得,越交流越達成共識:

孩子是個“吞金獸”。


“每月基本開支在2萬元。趕上哪月交物業費、孩子的鋼琴課續費,這個月我們兩口子都月光。去年孩子配個牙套4萬,配個OK鏡一萬三。”


雯子和琳琅都覺得,與其把精力和金錢勻到兩個孩子身上,還不如帶一個孩子多見世面。每年,雯子全家都要出一次國,東南亞等周邊國家一次下來五六萬,去遠一點兒的歐美,沒有10萬元別考慮。


“除非老公收入漲很多,多一個孩子生活質量也不會下降,我才會考慮二胎。否則,沒足夠的經濟條件就別生老二。”這是琳琅和雯子的共同心聲,也是她們不要二胎的真正原因。


當然,和她們條件差不多甚至稍差一點的夫妻,很多都生了二胎。琳琅和雯子很佩服,偶爾也會羨慕,但至少現在,她們還不考慮生二胎。

03

雖然生不生老二不由老大決定……


老大上小學後,西西曾動了生二胎的念頭。每當在外面看見一兩歲的寶寶,她總忍不住要抱一抱。


“孩子小時候多可愛啊!真想再重新體驗一次當媽媽。”但靜下來一琢磨,西西馬上就會否定自己荒唐的想法。


西西之所以越來越不想要二胎,是因為鄰居坤姐讓她深感生二胎要謹慎。


坤姐在閨女12歲上了寄宿中學後,決心要二胎,老公堅決反對,但年近四十的坤姐非要生。


兒子滿月的時候,老家親戚挨個兒來家看望,女兒一直表現平靜。直到姥姥把弟弟摟在懷裡,這丫頭終於發飆了,哭著嚷嚷:“姥姥,你都只關心他,我成隱形人了嗎?”


她高興時叫“弟弟”,不高興就叫“那傢伙”。


去年她中學畢業,坤姐本來要參加畢業典禮卻碰巧兒子生病沒去成。女兒連畢業典禮都沒參加就跑回來,對坤姐吼:“今天必須給我個說法,到底是愛他還是愛我?”坤姐哭笑不得。


她說:


“雖然生不生二胎應該由夫妻自己決定,但有了老二後,即便父母一碗水端平,但孩子未必這麼認為。如果老大不高興,我就會特別後悔和自責。”


坤姐的話,讓西西更堅定了不要二胎的決心:如果自己有二寶後,家裡會出現什麼情形?當老二哭鬧時,大寶恰好來找自己,她是不是會不耐煩地說:“你都多大了?一邊兒待著去!”


如果沒有老二,老大就永遠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每每看到身邊無憂無慮的寶寶,西西不要老二的決心就更堅定。


而當老大不聽話時,她就會哆嗦一下:“如果生個老二也這樣,那我會瘋的!”


與西西擔心生老二對老大不公平不同,趙亮是擔心多一個孩子,他和老婆幾年前發生的矛盾就會再次出現。


兩人關係本來不錯,但有了孩子後開始矛盾頻發:


孩子生病,兩人互相埋怨;

學校開家長會,都希望對方能請假參加;

雙方父母輪流幫忙,又會因為誰的父母更辛苦而吵架……


從孩子出生到幼兒園,兩人動不動就吵,有好幾次,兩人差點要離婚。


總算等到孩子上了小學,趙亮和妻子的關係又回到了當初的甜蜜和諧。儘管妻子偶爾提出想要再生一個,但趙亮態度堅決:一個娃就夠了。他怕再要一個娃會危及到夫妻關係。


記者採訪了多對堅決不要二胎的夫妻,這些人表面說起來是迫於經濟壓力,但如果深究,像趙亮夫妻一樣,經濟原因其實不在第一位。


馮曉周和妻子經營一家教育諮詢公司,身價不菲。


老大小時候因為發燒而導致耳聾,後來還查出有自閉症。所有人都建議他們再要一個,或去領養一個健康寶寶,但他們拒絕了。


“孩子不健康,也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貝。而且越是這樣的孩子,父母越要要花更多精力來照顧和陪伴。所以我們不會要老二。”


馮曉舟一直在資助貧困地區的孩子,但他和妻子達成一致,不能為了所謂的人生完美生二胎。


04

生不生二胎,夫妻自己做主


是的,每個孩子都是一條生命,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讓他吃飽穿暖、讓老大有個伴兒,甚至只是滿足父母想要兩個孩子的願望那麼簡單。

而是要在合適的時間,相對充足的經濟、精力條件下,儘可能優生優育每個孩子。


那些要二胎的家庭,有要孩子的意願,也能夠享受多一個孩子帶來的歡樂;不要二胎的家庭,也有不要的理由,並且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從這個角度來看,生育政策的放開,增加了個人和家庭的自由選擇權。


大部分滿足二胎條件的夫妻,多為80後、90後,他們早已摒棄了生孩子就是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生不生二胎甚至生不生孩子,都應是夫妻兩個人自己決定的事。


如果要孩子,他們也希望既能精心養育孩子又能有餘力經營夫妻關係,既要高質量地陪伴、養育孩子,也要有足夠的二人世界時間,更不能因為養育孩子而影響小家庭的生活質量和照顧贍養老人。


記者通過採訪,


發現比起要幾個孩子,這一代父母更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我是否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很多人在養育孩子之後,依然在工作上、學習上對自己有要求。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繁重的壓力下,還堅持健身、深造或創業,她們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第二,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樣重要。

很多年輕父母在生育前,有著自己的創業夢或者其他人生目標,他們覺得不能為了多生孩子而犧牲自己的人生。


第三,給孩子提供高質量陪伴。

與以前的放養不同,現在的父母更注重親子陪伴的時間和質量。他們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


第四,營建良好的夫妻和家庭關係。

與上一代人生了孩子之後,夫妻倆就圍著孩子打轉的時代不同,現在的父母在有孩子之後,仍然會追求夫妻之間的親密互動與二人世界。尤其在很多專家建議夫妻保持約會習慣的情況下,不少夫妻很重視夫妻單獨相處的時間與質量。


第五,生育更具自主權。

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一代父母在生育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大部分人不用因為家庭的壓力而要二胎,很多夫妻都能夠自己決定生育孩子的數量。而且由於很多家庭,妻子在照顧孩子方面起主導作用,所以妻子的生育意願顯得尤為重要。“看女方意思”也成為很多家庭是否要二胎的決定性因素。


第六,孩子性別問題日趨淡化。

除了個別地區還有著生男孩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之外,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生男生女一個樣”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其實,無論是歡天喜地迎接老二的到來,還是覺得只有一個娃的人生就可以過得美滿幸福,都是每對夫妻在評估自身條件後做出的決定。


孰對孰錯,幸福與否,外人無法評判。


而且,很多人孩子小的時候說不要二胎,過兩年就會改變主意,滿懷信心和希望地迎接二胎的到來。


說到底,生不生二胎,是每個家庭、每對夫妻的選擇,對他們的個人意願表示理解和尊重,也是其他人,尤其是他們的家人、朋友應該遵循的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