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1127年,這一年特別重要,至少對宋徽宗和宋欽宗來說是這樣。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宋徽宗趙佶畫像

這一年,金國大舉南侵,攻佔汴京,俘虜了徽宗和欽宗兩個父子皇帝以及北宋皇室的大批王公貴族,將汴京城掠奪殆盡。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精忠岳飛》劇照,被俘的宋徽宗和宋欽宗

至此,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起來的北宋歷經167年終被滅亡。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滅亡北宋的金國是宋徽宗十分信賴的盟友。

1120年宋徽宗不顧大臣相勸,執意與金國結盟共同起兵滅遼。

在滅遼戰爭中北宋可謂是豬隊友的角色,特別是在攻打燕京時,在佔盡天時地利的優勢下還是敗下陣來,最後還是金軍趕來才勉強攻下燕京。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就像是二戰中意大利和德國的角色。

狼子野心的金人在這場戰爭中認識到了宋軍內部的腐朽和積弱,在1126年再次南侵。




汴京被圍破城在即,宋徽宗在慌亂中傳位兒子趙恆,即後來的宋欽宗,想著把在這燙手山芋扔給兒子自己做個太上皇就平安無事了,結果兩父子都被金人俘虜北上,受盡屈辱,最終客死異鄉。

北宋皇族基本上都被俘虜了,剩下漏網之魚康王趙構,是趙恆同父異母的兄弟,國不可一日無君,自然而然地由這個擁有宋氏血脈的康王繼續領導抗金了。

北宋滅亡的同年趙構登基,即南宋的宋高宗。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精忠岳飛》宋高宗趙構形象

北宋滅亡後,金兵繼續南下。雖然攻勢凌厲,南宋前期的抗金戰爭也一度吃緊,但中期後就逐步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取得郾城大捷,同時各路義軍也節節勝利,後來更是喊著“直搗黃龍府”的口號高歌猛進。

即使是面對擅長平原作戰而且體格強健的金兵,宋軍也有能力與之一戰並且逐佔優勢,可見宋軍在軍事上並不弱於金軍,但最後卻在一片大好的抗金形勢中選擇了割地賠款稱臣求和,以致抗金事業終以失敗告終。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影視形象

一個蘋果的腐爛,往往是從內核開始的。一個國家的沒落,危機也是從統治集團內部開始的。

南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典例。

南宋軍事並不弱,但統治集團內部卻是病入膏方了。所以說南宋抗金的失敗,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政治因素佔主因。

初登帝位的趙構,的確是擺出了一副誓死抗金、北伐收復失地、營救二帝的強硬姿態,在抗金前期重用李綱、張浚等主戰派,在岳飛、韓世忠的抗金上也給予了足夠的支持。

但綜合趙構後期的表現來看,這只是故作姿態而已,更多的是一種矇蔽眾人的口號。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就像現在一些西方國家的總統大選一樣,說的和做的還是有所差別。

在抗金戰爭後期,主戰派被打壓退避,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力主投降議和。在岳家軍接連大捷,取得朱仙鎮之戰大勝準備乘勝追擊時,卻在趙構的十二道金牌的嚴令下,被迫含恨退兵,以致痛疾“十年大業,毀於一旦”。

有著與自己唱反調的上司,下屬再怎麼一腔熱血,最後都是以慘淡收場,在歷史和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關於趙構為什麼消極抗金的,做一個堅定北伐、收復失地的千古一帝不好嗎?

但這只是別人的想法,更深層的原因還要從整個宋朝的環境和趙構個人特點分析。




宋朝的一個明顯特點是重文輕武。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趙匡胤,

這可能與趙匡胤“黃袍加身”的經歷有關,生怕宋朝的武將有一天也重演一次“黃袍加身”的故事,所以北宋建立以來都是打壓武將而重用文臣。

這樣做的一大弊端就是在戰爭中屢吃大虧,畢竟備受重視的文人又不能代替武將出徵,所以在對遼、西夏的邊境戰爭中,都是以宋朝給歲幣籤和約結束。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這也說明另一個方面,宋朝十分有錢。




是的,宋朝軍事不行,搞經濟卻是一把好手。

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經濟高度繁榮的王朝,繁榮發展的經濟更是催生了紙幣的出現,在宋朝統治時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經濟重心的南移。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北宋畫家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反映出北宋時期高度發達的經濟

經濟的高度發展,又造成了這樣一個後果,就是社會整體都陷於享樂主義,不思安危,殊不知虎視眈眈的遼金不會因為你有錢就不打你了。

所以在1127年金國最終滅亡了政治腐朽的北宋,而繼位南宋的趙構,本身自己在眾多的皇室子弟中名聲不顯、地位也不高,如果沒有“靖康之變”,他恐怕一輩子也難以企及皇位,更是想都不敢想,只能老老實實做個親王。

“靖康之難”後他因為不在汴京而成了漏網之魚,也給宋朝留下了延綿未斷的香火,名正言順地做了皇帝。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所以,對於北伐,他並不那麼上心,這個也很容易理解。

畢竟對於撿漏的他來說,能保住江南一方安穩做個小朝廷的皇帝也不錯了,典型的小富即安的思想,哪怕向金稱臣割地賠款。如果再放任抗金力量壯大,必然會威脅他的統治。

他也知道岳飛是個大忠臣,所以在岳飛被害後寫下“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南宋抗金失敗,真是軍事上的劣勢所致嗎?其實這點才是關鍵

岳飛也只能喊出“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感慨

當內部出現了抗金的反力後,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再怎麼浴血奮戰也難逃最後的失敗。

南宋統治者也不會想到,在向金稱臣後,滿於現狀,偏安江南一隅,也難逃1276年被蒙古大軍滅亡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