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孩子哭有多重要?這位爸爸的溝通方式,很值得父母們借鑑

爸爸吃了孩子攢了很久的果凍後,孩子哭了。

爸爸:你為什麼哭?

孩子不說話,哭聲變大。

爸爸繼續:是因為我吃了你的果凍嗎?

孩子帶著哭腔點點頭。

爸爸:那你就直接告訴我“爸爸,你吃了我的果凍,我不高興了”,不高興了就直接說出來,為什麼哭呢?”

孩子沒說話,接著哭。

允許孩子哭有多重要?這位爸爸的溝通方式,很值得父母們借鑑

爸爸:爸爸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果凍,這是爸爸的不對。但是爸爸犯了錯誤你就要告訴我,而不是哭。你不說,爸爸就不知道錯在哪了。這樣,以後你感覺到不舒服不要哭,先告訴爸爸好嗎?”

孩子哭聲停止,同意的點點頭。

允許孩子哭有多重要?

以上是讓多少人羨慕的對話啊,多少次只要一哭,大人上來就是一頓罵,很少問及原因。或者鼓起勇氣在解釋的途中,就被大人的不理解給打斷了。這導致孩子誤以為只要表現出不高興,就是不對的。

允許孩子哭有多重要?這位爸爸的溝通方式,很值得父母們借鑑

然後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逐漸形成“迴避型人格”,別人詢問你一件事的好與不好,通常的回答都是“好”,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出現問題不會說,有了情緒自己憋著,於是很多親密關係憋著憋著,就沒有了。

為什麼家長不允許孩子哭呢?

因為存在很大一部分家長根本不想和孩子雙向溝通,他們只要孩子單方面聽話懂事孝順就好,所以把孩子哭等同於不聽話的表現,只要是哭就是不對的。而這些,都是繼承了上一輩教育孩子的手段,也就是從不允許孩子哭,不懂得溝通開始的。

允許孩子哭有多重要?這位爸爸的溝通方式,很值得父母們借鑑

可是大家想過嗎?孩子和父母的疏遠,就是從多不多說開始的。而孩子某個問題的升級,也是從不願意再和父母溝通開始的。正是因為孩子覺得“我的話不重要”,於是就不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

隨之,孩子不願意聽父母說的話,在某些事情上屢犯屢錯,關係上愈發疏遠。

想要讓孩子聽自己說,就要先學會傾聽孩子說什麼

允許孩子哭有多重要?這位爸爸的溝通方式,很值得父母們借鑑

溝通是雙向的,需要得到傾聽者的反饋才能進行下去。想要孩子聽我們說,那就要把單向的灌輸變成傾聽,如果已經到了孩子不願意跟你說的程度,那麼就需要往回走,請退回“詢問需求”的階段。

我們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他們的長官。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諸多建議,但僅作為“攻略”,他們有選擇不聽的權利。不要一味給出指令,命令孩子嚴格按照家長的意願進行,否則他們會壓抑,無所適從,叛逆,疏遠,都於教育無益。

各位父母,遇到孩子哭你通常會怎麼做?會主動跟他溝通嗎?不妨留言和更多家長一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