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孜区楚松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桑珠孜区楚松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距离日喀则市区4公里的桑珠孜区聂日雄乡楚松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全村的农牧民群众都住上了宽敞的房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而这一切的变化和楚松村党支部书记边巴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门路,盘活村集体经济是分不开的。

  今年已经60岁的边巴,自2000年开始,便一直担任桑珠孜区聂日雄乡楚松村党支部书记,因为工作踏实、成绩突出,2016年被转录为国家公务员。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怎么把楚松村建设得更好,如何带领全村乡亲脱贫致富,为他们谋取更多福利?这成为了边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7年,在一次关于楚松村今后发展的会议上,边巴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一个想法:组建一个农业综合型合作社,所有农田统一由合作社管理,解放富余劳动力。

  当边巴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后,立即得到了其他村干部的支持和全村群众的认可。

  说干就干,边巴组织村民以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40余万元,用以合作社前期运转。通过集思广益,合作社取名为——楚松村培杰种植专业合作社,取名“培杰”寓意“发展”。

  有了资金、有了名字,合作社还需要合法的手续,边巴又为申办营业执照前后奔走,在2018年2月25日,成功申办了营业执照。

  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楚松村整合第四、五、六批驻村办实事经费,为合作社购置了两台大型收割机,并正式投入秋季收割工作,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楚松村率先完成秋收工作,为该村实现农业全面农机化、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边巴介绍,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通过组织村民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集约化土地经营,大大解放了全村劳动力,为群众寻找更多致富门路提供了机会。

  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楚松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边巴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状况,他有更大的愿望。

  经征得全村群众同意后,边巴与高争商砼有限公司协商沟通,正式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将合作社现有的一台装载机由高争商砼有限公司长期租用,除去驾驶员工资外,年纯利润达12.25万元。

  看到东嘎乡林卡产生的效益,边巴又把目光转向了林卡,“别人很好,我们也不差。”

  于是,通过多方的市场调研,边巴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利用本村林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的优势,于2018年5月打造出楚松村农民合作林卡,为楚松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2018年,林卡收入13万元;2019年林卡收入7.06万元。

  之后,边巴又与村干部商议如何发挥劳务输出合作社的效益,并利用合作社现有的42辆运输车,与高争水泥厂建立用车用工协议,实现就近就地劳务输出。2018年车队收益1300万元,2019年收益700余万元,其中无车户(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每人分红1700元。

  一路走来,边巴用自己的真情带着楚松村的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他说:“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看着逐年富裕起来的村子,我感到很开心和满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