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周公(中)1

孔圣人一生推崇的人不少,大抵都是世之楷模典范。但是要说他最为尊崇的,估计只有周公一人。从历史的方方面面看,周公这个人确实有本事,人格魅力也没得说,而他所开创的很多举措甚至奠定了中国后世历史上很多政策的格局。


当然啦,周公本人地位超然,他的长子后来被封到了鲁国,他本人是孔子的“父母国”——鲁国之祖,所以于公于私,都值得孔子一拜。

我们一般所谓的周公,实际上特指“周公旦”,因为这个人姓姬,要是俗一点也可以叫“周公姬旦”。他的私邑封地在周,本人是王卿之首,上公的身份,所以管他叫周公。


所以“周公”其实是一个介乎于职位和尊称的一个称呼,或者说原来是一种职位称呼,历史上有好几位周公辅佐历代周天子。只不过因为在周公旦在这个任上干得实在是太过出色,所以人们往往将他与官职等同化。


相类似的还有“太史公”,本来是对史官的称呼,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二人都曾经担任过太史公。但是司马迁实在是太过著名,所以人们一提到这个词,往往只会想起司马迁。

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1

按照《泰誓》的记载,周武王在孟津渡口对着所有人说“予有乱臣十人。”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周公。只不过这份史料真实性一直存疑,周武王极有可能没说过这种话。而且周武王在世的时候,周公仅是相当于周王室的祝官,巫师一类的人物,偶尔占卜一下祸福,搞一搞祭祀工作,但远远担不起重臣之首。


周公真正发光,是在周武王死后。


周公之所以被世人传颂,可以归结为三点:平、设、礼


古来无数典籍都记载了周公的礼贤之举:武王灭商,周公专门跑去请教商朝的大数学家商高,这才有了《周髀算经》;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在了鲁国,周公特意嘱咐他: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你别因为当了鲁国国君就轻慢别人,我是文王儿子,武王的兄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代行天子之职,不比你厉害?有贤才来访,我头发都来不及梳、饭都来不及咽,赶忙吐出去(就跑过去接待),就怕因此失去人才。


曹操曾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握发吐哺”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儒家崇尚周公,跟儒家不太对付的墨家,对于周公也是推崇备至。墨子在批评教育弟子的时候,就曾经援举周公的例子,说周公“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早上要阅读百篇书籍,到了晚上还要马不停蹄接见七十位士人。


更何况周公身居高位,总览朝政。


国学茶馆 | 乱臣周公(中)1

礼贤下士,是周公个人品行的集中体现。而平乱与设制,则彰示了周公在政治上的过人之处。无论是婚丧嫁娶、舆服职揆、建礼百神、礼乐宗法,所有的一切追溯起来,似乎都能追到周公的头上。


那么他又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