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善、惡與暴力——《我們與惡的距離》

首先,臺灣並不是一個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所以,李曉明槍斃前沒有通知律師,是對臺灣地區司法的踐踏,而不是“這個國家”。

到底什麼是好人, 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NEWS哥說“本來大家都是好人”。

輿論,善、惡與暴力——《我們與惡的距離》

NEWS哥老油條

在輿論中我們與惡的距離形同虛設。

王律師說李曉明該死,是罪人,但他不是壞人,我不敢苟同,我認為他都是,就如同在敬佩王律師的偉大理想和決心的同時,也質疑他沒有做到丈夫與父親的職責。沒有人能可以面俱到,但需知有可為而有可不為。

李曉明造槍在影院掃射就是反人類,變態,不管什麼原因都沒得洗,就像二戰時的日本、德國,戰犯都該罵、該恨、該死。李曉明也一樣該罵、該恨、該死,可是他的家人、身邊人不應該被“連坐”。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這種責任未必構成犯罪(非法律專業,不嚴謹),家人沒有教唆、不知情也不縱容。事後李曉明家人房子賣了,跪下道歉,也沒有為李曉明開脫,承擔了一定的責任,也確實永遠無法彌補受害者家庭的痛。

輿論,善、惡與暴力——《我們與惡的距離》

真正受傷的人很無助

王律師要找出原因,預防再發生,就是為了更少的家庭受到傷害,沒有要求受害者停止轉移傷痛到李曉明家人,是不現實、也不可取的。但是那些鍵盤俠、砸店的人,是赤裸裸的利用輿論勢力轉移仇恨,而這些輿論幾乎都是那些只求效益的媒體,斷章取義(說家人逃避責任),未經驗證,錯誤引導,這無異於殺人,而且被輿論干預的司法,不經程序,把這種殺人變成合法,是多麼恐怖。

輿論,善、惡與暴力——《我們與惡的距離》

距離不遠

我們別忘了周圍充滿了這種媒體,是善是惡還得自己三思而後行。二戰的法西斯國家,哪個不是被輿論一忽而應,經歷了多麼恐怖的戰爭,全人類都怕了。德國道了歉,後人不會被指指點點,日本死不認賬,導致他們的後代一直受牽連,至少在受害者看來是不可能放下。

回到李曉明,這只是一個案件,卻貫穿了全劇,也反映了現實。不要輕易的轉移仇恨,或許你只是加入了輿論造勢中而已,打砸搶,網絡暴力真的無異於殺人。

本文作者|槍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