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善、恶与暴力——《我们与恶的距离》

首先,台湾并不是一个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所以,李晓明枪毙前没有通知律师,是对台湾地区司法的践踏,而不是“这个国家”。

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NEWS哥说“本来大家都是好人”。

舆论,善、恶与暴力——《我们与恶的距离》

NEWS哥老油条

在舆论中我们与恶的距离形同虚设。

王律师说李晓明该死,是罪人,但他不是坏人,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他都是,就如同在敬佩王律师的伟大理想和决心的同时,也质疑他没有做到丈夫与父亲的职责。没有人能可以面俱到,但需知有可为而有可不为。

李晓明造枪在影院扫射就是反人类,变态,不管什么原因都没得洗,就像二战时的日本、德国,战犯都该骂、该恨、该死。李晓明也一样该骂、该恨、该死,可是他的家人、身边人不应该被“连坐”。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种责任未必构成犯罪(非法律专业,不严谨),家人没有教唆、不知情也不纵容。事后李晓明家人房子卖了,跪下道歉,也没有为李晓明开脱,承担了一定的责任,也确实永远无法弥补受害者家庭的痛。

舆论,善、恶与暴力——《我们与恶的距离》

真正受伤的人很无助

王律师要找出原因,预防再发生,就是为了更少的家庭受到伤害,没有要求受害者停止转移伤痛到李晓明家人,是不现实、也不可取的。但是那些键盘侠、砸店的人,是赤裸裸的利用舆论势力转移仇恨,而这些舆论几乎都是那些只求效益的媒体,断章取义(说家人逃避责任),未经验证,错误引导,这无异于杀人,而且被舆论干预的司法,不经程序,把这种杀人变成合法,是多么恐怖。

舆论,善、恶与暴力——《我们与恶的距离》

距离不远

我们别忘了周围充满了这种媒体,是善是恶还得自己三思而后行。二战的法西斯国家,哪个不是被舆论一忽而应,经历了多么恐怖的战争,全人类都怕了。德国道了歉,后人不会被指指点点,日本死不认账,导致他们的后代一直受牵连,至少在受害者看来是不可能放下。

回到李晓明,这只是一个案件,却贯穿了全剧,也反映了现实。不要轻易的转移仇恨,或许你只是加入了舆论造势中而已,打砸抢,网络暴力真的无异于杀人。

本文作者|枪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