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宋代建盏和现代仿品?

梅从俊


只有最后一个老


哈少524


建盏是宋时风靡全国的著名茶盏,究竟有多少个种类,大概没有人统计过。经30年收藏,八个种类的建盏齐全亮相:金兔毫盏、银兔毫盏、供御款的褐色兔毫盏、黑盏、蓝盏、鹧鸪斑盏、油滴釉盏、曜变天目盏。这建盏均是青黑泛蓝色的黑胎,口径、足径、高度大致相同,全部釉面温润,似婴儿肌肤微汗的感觉,宝光柔和。

现今仿造建盏比较成功的只有李达和孙建兴先生,数量有限。李达造盏虽有黑胎但胎中掺有白色黄色杂质,孙盏则多为灰白胎。真正的宋时“污泥胎”原料早已绝迹。村民烧造的建盏是用墨染黑了胎料制成的,新盏不能烧造出那纤细柔长密集的兔毫来的,没有那种千年演化的温润宝光。从这些特征就能够断定所收藏建盏是宋盏无疑。这八类建盏胎料一致,只是施釉不同,方致各有特色。    现在博物馆和收藏界多有褐色兔毫盏和黑盏,而鹧鸪斑盏、油滴釉盏和天目曜变盏只有日本人收藏几只,银兔毫盏罕见,蓝盏只有记载,天下连瓷片都未见一片。所以各地专家若“鉴定”这几类宝盏难度极大,只能观摩日人的几幅宝盏的照片,亦只是人云亦云,似有捕风捉影之谈了。笔者有幸拥有这全部建盏,详细观察实物,分析成因,存独家之见,贻笑大方,奇文不虞,望朋友欣赏。  

一  金兔毫盏 这是藏家常见的一种兔毫盏。两只,口径均为13厘米,高7厘米。带“供御”款的那只金色兔毫美丽,金条柔长细蜜,当为专供皇家制作的金兔毫精品。两只均釉面莹润。底釉为蓝色亮釉,面釉是黄褐色釉。宝光柔和。因八种建盏均是纯净的黑蓝色的 “铁胎”,胎质如一,后面不再叙述胎质。只有这“兔毫”是如何形成的,简作探讨。

仔细分析,黄褐色的(含铁元素高)釉在高温下顺着蓝釉垂流向下,随着温度的减弱而停滞,出窑即成为“金兔毫盏”。制作是分两次用釉,先施蓝釉为底釉,再以少量的黄褐色釉涂在碗口,高温下黄褐色釉稀释流淌,逐成“兔毛”状态。这两次施釉均施于生坯上。这绝技是在严格掌握温度的情况下才烧成的,温度高低都不能烧成兔毛状态。从最后一图看,那金色的“兔毫”多象造人初始的状态,那千万个人之精奋力游向祖卵。

先人的这种技术即将宇宙容于小碗之内,那碗底即是整个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系之外是正在爆炸的宇宙,何其伟大的杰作!二  银兔毫盏    银兔毫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珍贵茶盏,宋徽宗所说的“玉毫条达者为上”即指这种盏。藏家即有也秘不示人的。它的用釉独特,是在蓝釉上部施一种银色的釉(推测含锡、铝成分)。为防出现铁褐色,施釉之前在生坯上涂一层含铁分子少的化妆土。由于釉料配合技术失传,今人未能仿制。

其它制作过程与金兔毫相同,但工序更为细致,成品殊为可贵。三  带供御款的褐色兔毫盏由于是为皇室制造,这种建盏用工更为精细。先在生坯上上一层黑釉,再于黑釉上部涂一种独特的酱色釉。在湿胎碗底用竹刀刻出“供御”二字。





评鉴


每种器型的盏功用有差别也有重叠,这与宋代盛行的点茶(斗茶)法,密不可分。

束口盏从设计上来看,为了防止注水时水冲出盏外,同时在点茶过程中,束口线又利于手指稳稳的掐住盏,不至于翻折。从线条的美感上来看,峻拔的斜壁冲到盏的上部折回一条,随后在最顶端向外微微敞开,也非常符合宋人审美,兼有峻拔、内敛、飘逸之感。

撇口盏、敞口盏,形制不一,但和束口盏相比,功用则有区别。一般认为,束口盏适用于斗茶,而撇口、敞口盏则是适用于点茶。我们先从几幅辽、元时期壁画中看一下当时点茶场景。撇口、敞口盏的造型,便于叠摞摆放,不占据过多空间。所以在宋代商业发达的情况下,茶肆这种售卖场所,更需要这种类型的茶盏。

敛口盏,宋代建窑的敛口盏烧制有一定比例,多数是小器,用途亦是用于点茶,无需赘言。属于敛口类型的钵型盏值得一提。钵作为禅僧化缘的用器,也多做饮食器,佛教崇尚饮茶,有“禅茶一味”之说,是指茶与禅本身就有共同之处。

了解了宋建盏的功用和造型,逐步领会古人的智慧,了解宋人的茶文化!从中体会到宋建盏的神韵!自然就会和现代建盏的区分上有所感受啦!!!

至于宋建盏和现在建盏在胎釉等方面的区分,相信会有更多藏友来为你介绍的!收藏快乐,快乐收藏[祈祷][祈祷][祈祷]


昂沁夫


鉴别宋代建盏和现代仿制,最主要一点是要上手看,老盏铁底胎自然,所谓老气横秋,包浆厚重,用放大镜看结晶颗粒多




武汉的樟枫


宋代建盏釉面温润如玉,胎熟而不生硬,敲击声如木瓦,用放大镜看釉面有细微的土粘,这种土粘旦洗不掉的,盏壁向光倾斜45度会看到釉面收缩流淌的凹凸纹!见下图








老物鉴


多年前的收藏,不知是何年代,但肯定是有些年头的老物件,谁能读释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