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饮茶用的什么茶?

建盏之家余火火

唐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蒸青饼茶取代了晒青饼茶成为当时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克服了晒青茶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这一缺点,使茶叶的味道更加鲜爽。陆羽在《茶经》中,对于饼茶的制作有详细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蒸青后压制的茶饼,穿孔是为了贯串烘焙的方便,通过烘焙干燥,去掉青气,增加香气,便于保存。唐代的蒸青绿茶主要采用煎茶法烹制。

为了进一步消除茶饼的苦涩,到了宋代,在鲜叶蒸青之后,又增加了一道压榨茶汁的工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写到:“蒸压惟其宜,研膏惟良。”由于蒸青饼茶在压制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茶香,而且制茶过程费时费力,于是就出现了蒸青散茶,蒸青散茶是将茶蒸后直接烘干,这样就很好地保持了茶叶的香味。自宋朝至元朝,蒸青饼茶和蒸青散茶一直并存,直到明朝初年,这种局面才被打破。宋代的蒸青绿茶主要采用点茶法品饮,宋代的蒸青绿茶制作工艺、点茶法和茶宴仪式传至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品饮抹茶为主的日本茶道。

我们现场品饮的炒青绿茶是在明代逐渐兴盛起来的。1391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于是,不再有蒸青饼茶,而独存下来的蒸青散茶在明朝前期大行其道。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不过直到元朝才在王祯的《农书》中提及。到了明朝,炒青工艺日趋完善,已经有杀青、摊凉、揉捻和焙干等全套工序了,非常接近近现代的炒青绿茶制法。明代对于炒茶法的记载较多,比如明代许次纾著的《茶疏》中,在“炒茶”一节记述:“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钞转,以半熟为度。微侯香发,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笼,纯绵大纸,衬底燥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这是烘青绿茶的制法。

综上所述,在宋代中国主要品饮的茶是蒸青饼茶和蒸青散茶。


苏州老杨说茶

建盏可不是普通人家可以用的瓷器,而是皇家御用的瓷器。烧制地点在宋代建宁府瓯宁县,因附属与建安故称建盏)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在斗茶,点茶时何为上等

斗茶是茶水颜色纯白为最上,青白,灰白,黄白则一次等下排开。颜色越白,则表明火候适宜。偏青则火候不足,偏黄则火候太老。


因为宋代用黒釉盏斗茶,当茶色纯白时漂亮异常。所以,以白茶为上。这是在《大观茶论》中摘录的,为何白茶为好。

白茶 白茶自力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 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培,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 运度得宜,则表里 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所以用建盏应该选择白茶

宋代之所以会兴起点茶文化,是因为经济富裕

我们要能穿越回古代,定是以宋朝为妙。宋代经济富裕,据资料显示,越占全球的60%。夜晚还有晚市,生活很是有乐趣。而且宋代也是文人骚客最幸福的年代,品茶斗茶,吟诗作对,岂不乐哉。


holdmyhorses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茶的形式以团饼茶和散茶为主。

团饼茶

因蒸压成一片片的,故又称片茶;又因茶表面涂有一层腊(蜡)而又叫腊面茶和腊茶。

散茶

未经蒸压的,采摘芽叶后经干燥而成,又称草茶。欧阳修说:“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

宋代崇尚片茶,点茶用的也是片茶。至于点茶就属于茶文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