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必回”请战书让人感动“战有果”数份研究助抗疫

“召必回”请战书让人感动“战有果”数份研究助抗疫

“疫情面前,我们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 希望你们对生命抱以敬畏之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把理性和信心传播给更多人。 希望你们增强专业本领,将来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

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

“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1月23日,除夕前夜,一张满是红手印的请战书,拉开了南方医科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序幕。

“召必回”三字,瞬间爆红网络,成为疫情初期医护人员请战一线的最火誓言。

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告诉记者,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南医大先后派出288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一线。

在后方,一个个师生志愿者队伍,筑起校园战疫的牢固防线;一份份专业的流调报告、数个沉甸甸的科研成果,为全国乃至全球战疫都贡献了南医大力量。

召必回

抗非典医疗队除夕前夜再请战

木棉花开,英雄归家。4月初,南医大附院前去湖北战疫的医疗队队员陆续回到广东。那张在除夕前夜递交、感动全国的请战书,再次回到人们的记忆中。

黎孟枫告诉记者,请战书上的24个红手印,来自原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的全体队员。

这是一支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还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黎孟枫介绍,南医大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有着浓厚的红色基因,在历次国家公共卫生危机时,都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比如抗击SARS期间,我们解剖了首例SARS遗体,研制出世界首个SARS检测试剂盒;在汶川地震救援时,我们是第一支克服重重困难挺进震中映秀的地方医疗队。”

此次,南方医院第一时间发出驰援湖北的号召,一天内,一千多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南医大及附属7家医院共派出288名医护人员逆行湖北。

在对口支援荆州的队伍里,南医大医疗队承担了荆州疫情最重的洪湖支援,圆满完成了任务,“展现了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品质。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黎孟枫说。

在后方,南医大各附院也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南方医院承担了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任务;深圳医院仅花36小时,把禾正医院病区改造成传染病隔离病房,开启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二病区”等等。

战有果

研发高度敏感诊断抗体助检测

为医者在一线奋力战疫,为师者则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紧急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科研攻关。

如何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度?南医大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团队在周宏伟教授的带领下,开发出了高度敏感的可识别新冠病毒抗原的诊断抗体,该抗体在疾病早期快速筛查、防控现场检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医大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侯金林团队与生物技术学院吴英松团队联合,快速开发了新冠肺炎相关检测试剂盒,提出了抗体检测可作为核酸检测的有益补充。在国家颁布的第7版指南中,抗体检测被纳入诊断标准。

药物研发也迫在眉睫,南医大药学院刘叔文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姜世勃教授团队一起,解析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亚基的晶体结构,发现了类似来自刺突蛋白的多肽HR2P,具有抑制新冠病毒进入靶细胞阻止病毒感染人体的活性。目前,他们正研究能够抑制新冠病毒进入的小分子药物。

南医大还很早就组建了“击冠”青年志愿队,派出26名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生,奔赴广东省和广州市疾控中心,参与全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对广东省4万余名高校学生和15万名工厂员工,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流行病学线上调查,形成的调研报告为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重传承

主治医生武汉一线直播云课堂

“老师,去武汉的时候你不怕吗?”“身为一名医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责无旁贷。”

3月9日晚上8时30分,一堂特殊的战疫云课堂在武汉开讲。讲课的,是当时正在武汉汉口医院支援的南医大珠江医院医疗队队员、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吴锡平。听课的,是南医大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2017级临床医学及儿科学等专业300名学生。

黎孟枫介绍,上课那天,吴锡平等医生已在汉口医院支援了46天。课上,吴锡平以《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为题,结合调查数据与治疗的实际病例,从病原学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标准等多个角度,为同学们分享了来自临床最前线的诊疗知识与病例分析。

在黎孟枫看来,这样的课程,既是最前线的专业课,也是医疗队员在以实际行动向同学们诠释着责任担当、医者仁心。

南医大于3月2日开启线上教学,学校党委书记陈敏生给同学们讲授了担当时代使命、践行医者仁心的思政第一课。在近千名教师的努力下,学校在开课前8周,就将500多门课程、1.2万多次教学内容准备完毕。学校同时对809位困难学生,发放了两个月流量费合计80900元。

专题统筹:记者 陈红艳 辛捷恺

专题采写:记者 王娟 通讯员 邹莹 黄瑶

专题摄影:记者 夏世焱 通讯员 王红卫 夏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