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再至栖霞寺前游在甲寅正月二日①

却记曾游处,于今又四年。

经行才及半,声迹已如前。

存没僧皆去,登临伴不全。

水风诸感集,岩涧六时然②。

青入无穷内,红争未落先。

昔来春物浅,翻让早冬天③。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作 者

钟惺(1574-1624),宇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退庵、晚知居士、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反对拟古风尚,诗风幽深孤峭,与同乡谭元春并称“钟谭”。同为竟陵派的领袖。后人辑有《隐秀轩集》。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注 释

①甲寅:指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②六时:佛教分一昼夜为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共六时。

③春物:春天的景物。翻:反而。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THE flowers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赏 析

这首诗是诗人四年之后重游栖霞寺写下的感慨之作。一、二句开头就点明重游,诗人踱步游览,希望寻觅记忆中的旧景。但是四年毕竟太久,时过境迁、人事代谢,当初寺中的僧人不论存殁,都已经离开寺庙了,而当初跟随自己一同游览的同伴此时也不在身边,一阵哀伤的情绪涌上诗人心头。七、八句在这种基调下转写风景,寺中的涧水和山峰让诗人悲欣交集。九、十句又放眼周遭,只见一片青翠树林铺满无穷无尽的天地,而未落的红叶也在这初冬时节跳入人们的眼帘,自然界的风物依旧蓊蓊郁郁,毫无衰歇。“青入”二句是诗人精心锻炼之笔,其句法来自杜甫的诗句:“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将色彩字置于句首,突出视觉冲击力,同时造成句法的奇崛。诸如此类的句子,杜甫还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二首》),“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栀子》)。杜甫这一手功夫,也被钟惺学来了。末尾两句回应句首,写自己昔日游览时正值初春,反而没有初冬这般生机勃勃。可见,红叶不仅是栖霞山的看点,也是初冬季节的亮点。顺带说一下,“青入”二句也是较早的描写栖霞红叶的佳句。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附注:《诗栖名山》一书是由程章灿教授主编,选录了自南朝至民国95位诗人的126首题咏栖霞山的诗书。

摘录:《诗栖名山》

点击进入以下专题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诗栖名山】再至栖霞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