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折騰”的領路人

--寶雞高新區釣渭鎮紅星村兩委會帶領村民發展產業紀實

吳紅亮 供稿

1999年秋,因具有創新魄力,做事勤懇,郭瑞波、沙黑成等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當選寶雞高新區釣渭鎮紅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工作之餘,郭瑞波經常跑到田間地頭,觀察自己種的農作物長勢。同時,他四處取經,努力尋找適合家鄉耕作的低成本、高回報的經濟作物——西紅柿,並發動群眾一起嘗試種植。

經過一年的推廣試種,村民們從中獲利匪淺。一時間紅星村成了西紅柿的王國。身為黨支部書記的郭瑞波是喜在眉梢,愁在心裡。黃天厚土泥巴路,這是全村人頭頂的一道緊箍咒。回想起去年村民們人挑、肩扛的將西紅柿運往村外的場景,郭瑞波等一班人徹夜難眠。"今年如果到了西紅柿上市的季節,外面客商進不來,溝裡西紅柿出不去,這豈不是愧對了鄉親們對我們一班人的期望。"

於是郭瑞波便帶領紅星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四處發動群眾自籌資金於2000年冬天修建起了釣渭鎮第一條通村水泥路。第二年秋季,酸甜可口的西紅柿被運往村外售賣。

看到村民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了,但是我們這位"愛折騰"的黨支部書記還是不滿足於現狀:"一家一戶的小打小鬧,村民們掙的只是辛苦錢,村民們將我們選出來就是要我們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要將力量聯合起來把我們的西紅柿銷往更遠的地方,讓村民掙更多的錢。"於是他又"折騰"了起來,帶領村裡的銷售能手,在西安、寶雞等地搞銷售。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到來了,來村裡的外商逐漸多了起來,周至的、戶縣的、楊凌的、他們將一車車西紅柿拉到西安等地的菜市場,村民們從此在自家門口就能將豐收的西紅柿出售。村民跑的路少了,勞力也騰出來了,西紅柿種植面積再次增加起來了,臉上的笑容更是多了起來……

看到村民們家家戶戶將自家的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我們這位"愛折騰"的郭書記又找到了新的發財路,根據他的觀察,村民要通過西紅柿增加收入畢竟有限,他又尋找新的產業轉型之路。經過調查分析,發現種植花椒的畝收入比西紅柿更為可觀。而且花椒不挑地,也不用澆水,管理方便,相對於西紅柿每畝收入4到5千元,花椒畝收入過萬元更令人有奔頭。於是他便又幹起了花椒種植推廣員的角色。缺技術,他千方百計找楊凌農科院專家和市、區農技人員來村裡面搞技術講座。經過幾年的推廣,花椒逐漸成為了紅星村的主導產業,目前已種植2500多畝花椒,成為秦嶺北麓的亮麗風景。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紅星村三委會在郭書記的帶領下,抓黨建興產業,一步一個腳印助力脫貧攻堅,積極為貧困戶出謀劃策,引導貧困戶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的同時,又開墾了100多畝荒地建起了花椒、櫻桃自摘產業園。

2017年12月,紅星村在全區率先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描繪出經濟發展藍圖。2018年春季,合作社建起陝西秦峪紅花椒有限公司,吸收農戶入股分紅,為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爭取國家財政優先股入股。公司運營一年多來,加工銷售花椒600多萬元,為每戶貧困戶分紅2000至3000元,增強了全體村民尤其是缺勞貧困戶發展產業的信心。

"人生不止,折騰不休。我親眼見證了鄉親們由自行車換到摩托車再到小汽車,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不能停止,還要繼續折騰。下一步,將以花椒產業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把紅星村變為青山綠水的人間仙境。"郭書記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