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2020年的樓市,可能是截至目前最“神奇”的一年。你能想象得到:同一個板塊的樓盤,出現一邊排隊搶購,另一邊排隊降價拋售?

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一、多地出現排隊購房潮

深圳“富豪剛需盤”均價4000萬遭哄搶,1個月銷售171億;合肥某項目400多套房源開盤瞬間售罄;蘇州某項目1分鐘賣掉10個億;南京河西某項目500萬驗資門檻,居然有富豪一次性驗資5000萬獲取十個購房資格,只為能提高中籤率。

業界普遍稱,受特殊事件影響1-2月被抑制的購房需求,在3月集中釋放,促進了樓市的快速回暖。但不合理之處在於:既然是正常的需求集中在3月釋放,那顯然這種需求應該以自住居多,或者急需買房的客群。但上文提到的樓盤,清一色為高端改善盤,幾乎沒有一個是剛需盤。

當然,事後原因我們也已經非常清楚了:明顯的一二手價格倒掛,新房居然比二手房更便宜,購買新房“有利可圖”,自然趨之若鶩者甚多。

如果說價格倒掛還“情有可原”,那4月又湧現一批“新房比二手房貴得多”的項目,卻仍然“門庭若市”就非常費解了。據筆者瞭解,南京4月又出現多個排隊看房項目,其中最“誇張”者,項目公開首日,居然吸引了多達1000人前往看房,現場甚至排起了長長的看房隊伍。

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二、同一個板塊,新房搶著買,二手房搶著拋

同樣以南京為例。近期,多個位於棲霞區仙林湖板塊的新盤項目出現排隊看房,某項目甚至短短數小時之內吸引近千名購房者前來看房,現場人山人海,一幅樓市火爆的景象。

但神奇之處在於,同一個板塊,網上出現大量“降價急售”的二手房降價拋售信息,降價幅度從數十萬到幾十萬不等。

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南京一個區域降價急售信息即有5頁數百套房源

同一個板塊,一邊是新房搶著買,另一邊是二手房搶著拋,是什麼造成這樣的現象呢?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1、 部分買房人更青睞新房。有些人買房並不急於入住,選擇新房按照自主意願,花上足夠的時間與經歷裝修;有些人單純的不喜歡舊房子;有些人則考慮新房不需要繳納其他的稅項。

2、 因為價格倒掛、買到幾乎就是“賺到”的思想,大部分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躺贏”。但買過的人的“過來人經歷”卻又在表明:市場真正的需求並不多,山下的依然想上山,可已在山頂的人卻在發愁如何下山。

3、 局部的個盤因素。比如同一個板塊,是否為學區房、地鐵盤之間的價格差異與市場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筆者認為,這三種因素必然是同時存在,其中尤以第二點可能性更大。閉眼買房就能輕鬆獲利的時代早在去年就結束了。看似一二手價格倒掛,買到就能賺到,可唯有真正賣掉才是現金,“紙面財富”不是真財富。同時,據南京貝殼數據統計,南京3月二手房掛牌量已經高達近1.8萬套,二手房供應量激增,市場短期內難以消化,又受新房“搶客戶”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內並不樂觀。

三、一邊是降價拋售,一邊卻是成交價上漲

這可能是樓市的又一個神奇現象。由中國房價行情數據發佈的全國318個城市二手房數據顯示,南京3月二手房均價為31721元/㎡,環比2月成交價上漲了2393元/㎡。而由南京本地荔枝新聞發佈的數據則是:“南京3月二手房均價為32614元/㎡,環比2月僅微漲64元/㎡”。孰真孰假難以分辨,也有可能是統計口徑的差異。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南京二手房價格環比2月確實是上升的。是不是很神奇?

然而,這一點並不能說明二手房市場正在回暖。受疫情影響,很多年前成交或1月成交的二手房,在2月未完成網絡備案,因此3月份的數據更多是反應了年前及1月份的成交價格(2月無法帶看幾乎無成交)。

真正的二手房市場形勢,還是看網絡掛牌數量、降價程度來的更為直觀、真實。

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中房協數據

樓市怪象:同板塊,新房漲價排隊搶,二手房卻降價急拋,看完再買

筆者建議

不動產尤其是商品住宅在10年之內必然還是屬於硬通貨的一種,這個判斷基本是共識的。但要注意的是: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房子,而剛需卻很難進場時,那房子必然會往“好、精、稀”的精品改善盤階段發展。所以,不是所有房子都是好房子,更不是所有房子都能成為硬通貨。能夠產生溢價價值,並擁有變現能力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關注作者,後續為您帶來究竟該如何選擇城市、板塊以及好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