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駕|三個汽車城

悅駕|三個汽車城

遠在天邊的長子

身邊有長春同事,母親開“寶來”拋錨於北京,表示這回一定要換——家門口兒就到處造車,開夠本兒了。

早有耳聞:多少年前,幾乎每個長春的家庭都會有人與汽車有關係。“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儼然中國汽車老大,當仁不讓。作為新中國汽車誕生的地方,70春秋,時間為證。

可以說長春算邊疆省會,看地圖也許不明白:輪跡的先聲奪人,為何是那裡?我們還要回溯一下1949年以前的東北往事。滿清被“辛亥”了以後,“紅鬍子”出身的清軍統領張作霖化身大帥,逐漸成為東北的主人,與蘇俄日本週旋多年。應該說,東北的工業體系那時初具規模。

上世紀20年代,諸侯各踞一方。東北的民族資本逐漸進入工業、交通、金融。那時,杜仲遠的機器制瓷工廠的出品就能比日本的好。我的鉗工師父的師父就是東北的工廠裡出身,打氣錘一絕。老人家學徒的時候,工作臺面放塊手錶在豆腐上,氣錘落下,豆腐碎而錶蒙子不能裂。我這師爺真就能做到。練成那天,廠里老板立即發一袋洋麵。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前東北產業工人的能力,工業體系程度可見一斑。那時的瀋陽還叫奉天,被稱為“東方魯爾”。

東北軍的軍工廠上世紀20年代就開始試製汽車,到1931年就能造出載重1.5噸的卡車,“民生牌”。張作霖好戰,對兵工廠情有獨鍾,“全產業鏈”,是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企業之一,那時能造加農炮的廠就這一家。全力修建鐵路,同沙俄的中東路和日本的南滿鐵路競爭。1930年時東北鐵路里程佔全國82%。再後來,日寇佔領東北,蘇聯和日本的拉鋸又重創了東北工業。但最強大的工業基礎就在東北,最有能力的產業工人群體看到了屬於新中國的朝陽——“一汽”一定在底子最好的長春。當年,毛主席和黨中央打算把首都定在哈爾濱,時勢鉅變,首都北京順理成章。

悦驾|三个汽车城

新中國百廢待興,汽車,還是得自己造。選址首先是北京,還有石家莊,還有太原、西安,各有論調。那時這些城市的工業水平今天看太初級了,要投產年出品3萬輛汽車的企業,就需要24000千瓦的電力,比如西安,當時全城裝機區區9000千瓦。再說鋼材:年需要30萬噸左右的鋼鐵,這是北京的石景山鋼鐵廠(當時還不是首鋼)開足馬力6年的產量。還有木材:年需2萬立方米,這幾個地方根本沒有那麼大的林業儲備。幾個城市先後出局。最後的目標就鎖定了長春,現在看,當年也還就得是那裡。1951年1月,決定在長春造“吉斯”。“達瓦里氏”的吉斯150型可載重4噸,長春廠年產目標3萬輛。從1951年開始,要在1957年建成投產。當年毛澤東訪問蘇聯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後來有人就建議叫毛澤東汽車廠,但是被毛主席本人否決了,不過親題了“第一汽車製造廠”之名。

有“老大哥”呢。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全面包建一汽——蘇聯的26個設計單位、六百多人完成了全部工藝和施工設計,提供了汽車的圖紙和技術資料。斯大林汽車廠為此成立機構代號是:A3-1。我方也向蘇聯派出539人學習汽車技術。1953年4月,第一批蘇聯設計的建築施工圖紙運抵長春……工廠還在紙上,有了目的地,人們就有可以發力的信念。

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解放4噸卡車誕生,型號是CA10。C是中國英文的首字母,也是長春的首字母,A代表第一。次日,總裝線上就下線了第一批12輛CA10型汽車。標誌中國不能批量製造汽車的歷史結束,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分水嶺。成千上萬的長春人站在道路兩旁親眼目睹了中國汽車駛過,向這12輛車拋彩色的紙花,沒紙花了就往車上扔高粱、苞米、穀子……當年的CA10早已消失了,但幾代人也無法忘記這僅僅90馬力的汽油引擎、最快時速65公里的“老解放”。

悦驾|三个汽车城

70年過去了,“一汽”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旗艦,其精神寒暑不移。隨著第一輛“解放”誕生,這裡還下線了第一輛“東風”汽車,第一輛“紅旗”轎車……一個個屬於中國汽車的“第一”橫空出世。

“特產”都是汽車,長春比隔海日本豐田市大多了,它們都是擁有自主品牌的汽車工業城市。現在“一汽”從汽車工業發展到了產業集群,是一汽集團,1/10長春人是這個企業的員工。底特律,也可以理解為“美國的長春”。

1958年5月12日,一汽製造了第一輛小轎車,仿法國西姆卡Vedette,發動機和底盤仿造的是奔馳190,並混搭了中國元素——車頭上裝了一條昂金龍。此車史稱“東風”。物換星移,11年後,中國汽車的“二哥”才正式登場。

悦驾|三个汽车城

“三線”上的二哥

十堰,位於我國腹地的湖北省西北部,在漢江南岸。上世紀60年代後期,鄖縣的兩個公社開始躁動——中國的“第二汽車製造廠”在這窮山溝奠基。50年,東風汽車讓這個鄉鎮級別的地方成為湖北最重要的工業城市,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工業基地之一,有二十多萬汽車的直接從業者。這是一個最純粹的因汽車而興的城市——每5個市民就有1個是“二汽人”。

建國之初,研討汽車工業發展時毛澤東同志就已經提出:中國這麼大,光一個一汽是不夠的,還要建設第二汽車廠。這就是最初被構想的二汽。1952年,一汽還處於圖紙階段,二汽的歷程就更為曲折。從構想直到1969年付諸實施,几上幾下的波折,把中國東南選了個遍。

一汽在北方,那麼二汽還是放在南方,中央決定在中國的中南地區選址。中國的大地原點在陝西省的涇陽縣永樂鎮: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但是工業脈息牽扯的顧及面更復雜,資源配置也需要慎作思維。湖北,作為長江流域以及中國的內陸中心位置,建設一個巨型汽車廠,被一致認可。當二汽籌備處設在武漢時,很多人都覺得在武漢似乎板上釘釘。在租來的一家名叫“尚潔池”的澡堂裡,籌備處工作的福利大概也就是洗澡方便了。

首先,籌備處報批的選址,確實是在武漢,青山區那塊地方,不過當年的武鋼也準備建在這裡。鋼材更是國計民生之根本,當時的中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先念認為:汽車廠就不要和鋼鐵公司爭了,鋼鐵公司需要的礦石更依賴水運交通,選址更需要精準,汽車廠還是另選吧。接著第二個選址又報上去:武漢東湖和沙湖之間。還是不行。“老大哥”——蘇聯援建專家質疑:新建的工廠都集中在武漢,將來萬一發生戰爭,轟炸目標太明顯。依據那時的世界格局,這個論調是當然的否決論據。

悦驾|三个汽车城

算了,再往西試試。籌備處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長江上游的四川,輾轉多地,第三個方案是:選址成都東郊。未及細作考量,1956年的 “反冒進”就開始了,包括二汽在內的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中有多數下馬了。二汽就又只是一個構想了。1958年中央再提建設二汽,李富春副總理也還指示過:長江流域就湖南沒有大工廠,二汽就建在湖南吧。不過遭逢三年困難時期後的艱難時期,這一計劃還是被擱置。

又是7年,藍圖上的二汽又被提及。戰略思想隨時勢變化,當時,我國的“三線”建設已經勢在必行。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超級規模的工業結構轉移過程,中央對“三線”工廠的佈局方針是“靠山、分散、隱蔽”,只有6個字。自1964年起,政府在我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開始了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當年的一機部部長段君毅得知中央決定:將經湖南的川漢鐵路線改為從湖北襄樊到四川重慶的襄渝線,就建議二汽選址配合這條鐵路動脈走勢,往大巴山和秦嶺地區找一找。

最後還是周總理定奪:二汽廠址確定在湖北鄖縣十堰地區建設。幾經起落,塵埃落定,十堰悄然入冊中國汽車史。那裡不過是個只有近百戶居民的小鎮,群山環伺,溝壑呈放射狀以小鎮為中心鋪展。在當地,攔水用的堤壩叫做“堰”。十堰,起於明朝時鄉人在河上攔河築壩,分別是十堰、九傾坪堰、虎尾堰、白龍堰、尖山堰、黃龍堰、雙龍堰、佃戶堰、麼堰、譚家堰。當年哪知此名因水而得,又因車而榮。

悦驾|三个汽车城

饒斌1959年7月13日親自把一汽第一輛車下線,1970年3月20日他又見證了二汽的第一輛車下線。14年間親手托起中國汽車的兩個孩子,天若有情天亦老。從此,解放和東風,一同提速著中國之路。已是東風的二汽讓十堰逐步成為世界商用車的製造中心之一。

工業與生態也可以協調為一種文明。今天,北京的自來水有73%來自十堰。“南水北調”之功讓這裡又為汽車城多了一枚生態勳章。

悦驾|三个汽车城

邊陲上的神童

不要比飛機,地面上的火車也不比,最能裝的車也不是鉸鏈式的公交車。看你怎麼計算了。

世有良駒,不識者皆謂駑馬,或曰面目可怖,或言血統雜亂。而當翻蹄亮掌,上得高山,下得雪原,華夏任意馳騁而所食所用粗陋,世人錯愕之間,竟不知何以為言。你可以看著那些只有兩個座的小車兒懶洋洋地趴在地上,但你不能忽視任勞任怨的“小面”四兩撥千斤。良駒是為神車,柳州五菱早已聞名遐邇。當你看著幾十個民工大哥在晨霧中依次拿著鋪蓋捲到達工地,那個掛著紅色車標的銀灰色小身板兒感覺還不大吃力,就默默地為它的神操作……拿起電話報警吧。戲謔一臺車,是對機械常識的不服氣。網上很多人都在問:五菱,到底能拉多少人?超法拉利輕鬆不?吃水能有多深?……它特別像今年NBA猛龍隊的“範喬丹”——打著打著把那些調侃都打成了敬仰,大殺四方。柳州五菱也一樣——你可以隨意笑話,並不影響它的城頭王旗招展。

我對柳州印象最深的是米粉,廣西處處的米粉一個不服一個。那乾脆比別的。比如汽車?你去過桂林吧?號稱“百里畫廊”的柳州,就是那感覺的PLUS。不過這裡還是廣西的工業中心。汽車之都絕非浪得虛名——一汽、東風、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車集團都有整車生產企業在這個城市。

悦驾|三个汽车城

一般人不會說官稱:上汽通用五菱。大名鼎鼎,何必生分。不過作為一款現象級的汽車,傳奇不是傳說——

“本臺記者報道:今晨,在我縣太平村下里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五菱麵包車竟然將一間民房的水泥磚牆撞出了一個大窟窿,住戶表示多虧當時沒有在這間廚房做飯。目前,駕駛員正在接受訊問。

“曾有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來華進行國事訪問,並參觀了北京故宮博物院。五菱觀光車是接待國賓參觀這座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指定觀光用車。

“許多來自全國的務工男青年都表示人生目標只有兩個:第一個是娶老婆(必須的)!第二個就是買臺車,五菱(實惠)!而且路上要特別注意它,尤其剮蹭一定要客氣。下來多少人可沒譜兒……”

2010年,柳州五菱被《福布斯》雜誌譽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車”。

悦驾|三个汽车城

多年銷量全國第一的五菱,集高速的穩健與越野的超拔於一體,漂移時的靈動毫不咄咄逼人,混裝時的載荷鶴立雞群……說起來,淵源上也有近百年了。

最初,新桂系軍閥於1928年設軍械修造之處——柳州機械廠。造過戰鬥機、木炭動力的汽車,還有拖拉機。零敲碎打一直到1958年,分出來一撥成為柳州動力機械廠。“紅河”拖拉機位列全國八強,所以1966年更名柳州拖拉機廠。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面前,拖拉機賣不動了。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日本微面開始多起來,廠子也引進生產三菱微車。

說出來也不丟人,當年的產業水平也就那樣。“皮尺部”上,手工測量零部件、繪圖、制模,鈑金一錘一錘地趕出來。1982年,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廣西製造的LZ110微車面世。1984年上市大獲成功。1985年,拖拉機廠正式更名柳州微型汽車廠,當年的總產值達到了7323萬。同時,他們也造點縫紉機什麼的,多元試水。在中國的每個偏遠地區,都不缺乏這種臥薪嚐膽的實踐精神,可是成功者卻不是多數。

1987年,五菱商標正式啟用。“W”車標實際上是“萬家”牌縫紉機的LOGO。到了1998年,五菱汽車的產銷量達到10萬輛,悄然登上全國微車第一。現在,五菱已連年產銷200萬輛以上。柳州無疑是“車都”,因為五菱早已不僅僅是“南帝”。

悦驾|三个汽车城

別人驕傲的時候它沒有自卑,別人喘息的時候它搶灘。五菱根本不具備什麼優勢,只是抓住了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微面看著不起眼,銷售額可是真金白銀。2000年,通用汽車中國已經觀察了五菱不止一日。2000年,柳州五菱和上汽集團成立合資公司;2002年,獨樹一幟的上汽通用五菱成立。

上汽通用五菱的第一款車就是五菱之光,再到五菱宏光、五菱榮光,再到寶駿誕生,這就是我們統稱的“神車”次第。

之所以是神車,必有過人之處。它不過就是一輛微MPV,排量1.0L,開空調就更跑不動了,舒適性談不上——後排座連頭枕都沒有。一身的不是,為什麼人們用銷量捧上神壇呢?我們坐在飛機裡,千萬不要忘了,改革開放也才40年。

首先它可靠,發動機技術老舊,但質量十分穩定;後輪驅動系統加速、爬坡能力都更好;佈局到鄉鎮的龐大經銷網絡,讓買車和維護都非常簡單;對於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區,車要全面:能裝,省油,不愛壞。最重要的:便宜——三四萬塊錢,一下坐三代人,不好嗎?當掌握了大多數人的心理,為別人著想,結果就不會錯。五菱的成功絕非偶然。2008年通用破產保護,全球銷量冠軍易主。3年後,通用以年銷量900萬輛重奪冠軍,其中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就貢獻了250萬輛的銷量。通用賭對了。

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團擁有股份的50.1%,通用持股44%,還有另外的5.9%則是歸廣西政府持有——上汽擁有控股地位,說話算數。不論是一汽馬自達、東風本田、上汽通用等等中外合資公司,所售的汽車品牌都是國外的。但上汽通用五菱不同——它是一個“中中外”合資企業,一個由兩個中國股東方和一個外國股東方組成,只是產銷柳州五菱、寶駿。所以它肯定是一個國產自主品牌。五菱的品牌,上汽的技術,通用的發動機,全球化產物。

悦驾|三个汽车城

“車都”不止銷量神話,尖端的也出類拔萃。機場跑道上的掃雪車,柳州的中國重汽出產,既省錢又高效。標準4E級別跑道——60米寬、3600米長,可以起降A380客機這樣的巨無霸。7臺這樣的除雪車以二十多公里的時速,半小時就能清掃完畢。最大拋雪能力可以達到5000噸/小時的拋雪車是它的好搭檔,這在如今航班密度的冬季機場算是個“神器”。

曾幾何時,柳宗元治柳州4年,官聲很好。《柳州城北隅種柑樹》一詩寫道:“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當地百姓也讚美他:“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柳色依然在,千株綠拂天。”柳江新水時時,神車因了這天時地利人和。

悦驾|三个汽车城

(圖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