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什麼是禪?百科的說法是——人類鍛鍊思維生髮智慧的方式。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參禪都是世外高人乾的事:隱居深山,遠離俗世,枯燈之下和自己最深層的內心對話,追尋關於生命終極意義的命題。

俗世中的我們不過就想舒心過完一生, “禪”究竟和普通人有關係嗎?美國哲學家羅伯特·波西格就用“維修摩托車”這件接地氣的工作闡釋了晦澀難懂的 “禪”,這就是今天要推薦的書:《禪和摩托車維修藝術》。

這本書在大眾心目中的名氣可能更多來自它的擁躉:在科學界,教父級的人物斯蒂芬.霍金這樣說: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相比較的書(《時間簡史》)而感到甚受恭維;在科技界,教父級的人物喬布斯將它列為自己最喜歡看的幾本書之一;甚至在娛樂圈,德藝雙馨的胡歌在節目中讀一段他喜歡的書,就選擇了它。不禁讓人好奇,這本書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初看標題,你可能會和我一樣,以為這是本類似《編程之美》的摩托車修理手冊,但其實它是本哲學書。在很多人看來,摩托車維修是一件偏邏輯分析的事情,通常代表著“理性”“客觀”,但作者給它加上了“藝術”二字,而這通常代表著“直覺”和“主觀”。“理性”和“直覺”在西方二分法的思想下本是對立分割的,但作者波西格追尋的是如何把兩者融為一體,這正是“禪”的宗旨——達到身心一體,物我兩忘的狀態。

和陽春白雪的哲學大部頭不同,《禪》是一本平易近人的哲學小說。主線是作者帶著11 歲的兒子同另外兩個朋友橫穿美國的摩托車遊記,書中記述了旅行中的見聞,對個人過往的追憶,父子朋友間的相處,當然還有關於哲學觀念的討論。作者對“浪漫”和“古典”,“精神”和“物質”,“人性”和“科技”……相互對立的概念關係進行了重新思考,涉及到了人們工作生活或人際交往中的常見困惑,哪怕你對哲學不感興趣,也會在讀完後彷彿被點化般茅塞頓開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同時,這本書也是作者本人的心靈自傳。作者羅伯特·波西格是個天才少年,據說智商170,他15歲時就上了大學主修化學,參軍後在日本接觸了禪宗文化,於是在退役後,他轉而開始學習東方哲學,之後在大學教授寫作,放在今天來看就是一位學霸。

但都說天才和瘋子不過一線之隔。波西格崇尚的是東方“一元化”的哲學觀,但當時西方倡導的是對立的“二分法”觀念,這讓他深感困惑。他嘗試創立自己的理論,卻受到學校的排擠,32歲時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和臨床憂鬱,經歷了2年的住院治療,進行了28次電休克治療後,他不得不放下對理論的執念,轉而成為自由撰稿人,除了寫哲學文章外,還為一些計算機雜誌編輯技術文章。

但那時的波西格那並沒有真正走出來,他後來在書中這樣寫道:他已經死了,(外界)通過一種科學儀器,完全不著痕跡地把他給消滅了。一直到40歲時,波西格帶著兒子開始了那段長達17天的摩托車騎行之旅,他一邊旅行一邊回憶,最後完成了這本《禪》。在書中,波西格以一位古希臘演講家 “裴德洛”類比患病前的自己,以這種方式和過去的自己對話,最後找回了完整的自我。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雖然《禪》這本書如今讀者眾多,但那時甚至沒有商家願意接手,因為它看起來不太可能受歡迎。但出人意料的是,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引發轟動。或許就像波西格自己所說,他只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表達了自己的思想, “結果證明,那也是其他所有人的主要想法。”

作為一名非哲學專業的工科生,這本書我讀了兩遍,不能說完全理解了其中的禪意,但作者對日常的哲學化解讀的確有所啟發。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能幫助你修正看待問題的方式,而這恰恰是改變行為的第一步,如果你對當下處境感到困惑,覺得自己被“卡住了”,不妨讀讀這本書,或許能找到走出困境的新思路。

1) 你是古典認知還是浪漫認知

關於認知,西方哲學是這樣劃分的:一種是從表象觀察,注重直覺美感的“浪漫認知”,另一種是深入內涵,注重邏輯分析的“古典認知”。但人們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偏向其中之一,忽視甚至輕視另外一種。

比如在維修摩托車這一件事上,波西格本人和朋友約翰就截然不同。波西格能夠聽懂摩托車發出的聲音代表不同含義,而約翰聽來那只是噪音;波西格會用啤酒罐外殼去修車,而約翰覺得只有店裡賣的墊片才配得上他的車……類似這樣的分歧還有很多,在波西格看來,這就是認知方式不同造成的差異。

約翰作為演奏家,習慣了通過直覺和感官去看待事物,而作者從事學術研究,習慣了從理性和系統的角度去分析事物。正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搞藝術的人聊到機械數學就頭大,而學科學的人則對抽象藝術之類難以認同。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日常生活中, “古典”和“浪漫”的分割會帶來各種問題。比如一款家用的科技產品,配套的使用手冊卻讓用戶無法理解,這就是因為產品設計人員只注重了“古典”而忽視了“浪漫”,用戶無法直觀地獲得信息。

再比如很多人喜歡一邊看視頻一邊工作,大多是覺得工作枯燥,需要娛樂調劑心情。這也是因為我們通常只用“理性”參與工作,而從未投入“情感”,我們用旁觀者的角度冷漠地對待工作,工作自然也對我們展現出冰冷無味的一面。

以修理摩托車舉例,老手和新手就有著明顯的區別:新手會按照指示去做,但一旦遇到書上沒寫的問題就容易束手無策;而老手則是一邊操作一邊取捨,彷彿在和機器交流,像這樣為冰冷的機器投入溫暖的情感,就是作者所說的“維修摩托車藝術”。

不僅是維修這種小難題,當面對人生重大困境時,如果我們也能像“老手”這樣融合“古典”和“浪漫”這兩種認知去看待問題,會更容易找到解決辦法。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2) “古典認知”如何解決問題

“古典認知”的人注重分析,他們就好像拿著一把刀對眼前的事物不斷切分,一直切到最深處。以摩托車為例,在“古典認知”的人眼中,他會先從整體拆分成不同系統,比如動力系統,運轉系統;再從系統拆分為不同部件,比如發動機,活塞等;再進一步拆分到零件……每劃分一次就會產生更多枝節,最終形成像金字塔一樣的觀念體系。

小到鐘錶玩具,大到企業國家,任何事物都可以拆出某種體系。但每個人拆分的方式各不相同,這就是邏輯;如果邏輯有問題,我們就很可能迷失在信息沙漠中,找不到方向。想要合理的邏輯,有兩種我們熟悉的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是先觀察個體再總結出普遍的結論,比如你每次吃了辣的食物第二天就會長痘,不吃就不會長,那麼你就可以合理推斷:長痘是因為吃辣。演繹法則相反,它是在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推出特定的結果,比如我們知道遙控器需要電池才能工作,那麼當按動遙控器沒反應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就是電池沒電了。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通常來說,解決日常的問題就是交替運用歸納法和演繹法,這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周圍事物,並且持續學習吸收知識。但如果目前的觀察和知識都無法解決時,就需要用到更科學嚴謹的思考方法。

還是以摩托車維修舉例。第一步先把問題寫下來:為什麼摩托車發動不了?第二步提出能想到的所有假設:比如電路系統出問題,或者發動機出問題等等;第三步針對假設做實驗,因為電路系統直接點火的部分在火花塞,那麼就檢查火花塞能否打火;最後一步從實驗結果中得出結論:如果火花塞無法點燃,就說明電路系統確實有問題。

這樣一輪下來回到第一步,此時的問題變成了:電路系統出了什麼問題?按照剛才的步驟,不斷循環縮小範圍,最終就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3) 我們需要平衡“浪漫”和“古典”

這樣看來,“古典認知”已經可以充分解決問題了,為何還需要“浪漫認知”呢?前面說過,在嚴謹的科學思路中,“提出假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假設的來源往往難以用理性解釋。

從兩千年前,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在泡澡時發現浮力,到17世紀,牛頓看見蘋果掉落頓悟萬有引力,再到20世紀,藥理學家奧托羅伊甚至是在夢裡做實驗,發現了神經末梢會釋放化學物質傳遞信息,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些聽起來只追求嚴謹和理性的“古典認知”科學家們,在探索未知世界時卻運用著直覺,靈感,頓悟這類“浪漫認知”。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類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宇宙的基本法則,這些法則經過演繹就能創造出現在的世界,而要通往這些法則沒有合乎邏輯的路;只能靠著直覺和對經驗的體驗才能進入其中。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對普通人而言, “建立宇宙法則”的工作太過遙遠;但哪怕是修摩托車這樣看似枯燥的工作,高手們也在不知覺中同時糅合著“浪漫”和“古典”認知,但究竟兩者孰輕孰重,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同而動態變化。作者波西格將“浪漫” 和“古典”之間這種難以定義的平衡稱為“良質”。

比如修摩托車,哪怕我們按照科學方法一步步找到問題所在,就要打開蓋子時卻發現擰不開螺絲釘,但維修手冊只告訴我們要取下螺絲釘,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取下來。如果有經驗的工人,可能會用潤滑油和螺絲刀小心處理,但如果經驗不夠的新手,用螺絲刀硬撬,反而會破壞螺絲口造成更大的難題。更糟糕地是,本以為不起眼的小問題,卻在它上面耗費了大量時間,甚至成了無法推動的阻礙,人會感到羞恥煩躁,從而產生逃避的念頭。

在我們生活工作中,這種 “卡住”也十分常見:可能是工作任務無法推進,可能是人際關係走向破裂,也可能是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該往哪走……很多時候,對“卡住”的恐懼導致我們畏縮在原地,但在波西格卡看來,這不是糟糕的情況,反而是最好的狀況,那是達到透徹瞭解前的心靈狀態、

為何無師自通的技術人員通常比學院訓練的工作人員更擅長處理突發狀況,正是因為他們通過“卡住”去學習。

說回到那個卡住的螺絲釘。當我們把注意力從 “打開蓋子”的目標,轉移到關心 “螺絲釘”本身,你就能觀察到螺絲釘的材質紋路,意識到連接的功能,因此想到是否可以用溶劑消除紋路;或者去翻閱機械用具相關的書籍,查出哪種螺絲刀適用於擰開釘子……當認知改變時,你會發現解決的方法多種多樣。

胡歌力薦:《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帶你改變認知,走出困境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被“卡住了”,相比於恐懼和逃避,更應該學會釋然並接受。因為“卡住”其實是在提醒我們——當前固化的認知需要更新:我們要做的是排除一切雜念,像初學者一樣全身心投入到當下。

佛教的禪宗通過打坐讓人們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態,如果我們能消除對“古典”和“浪漫”的割裂認知,真正關心當下,完全投入其中,哪怕是修理摩托車,同樣也能達到“禪”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